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9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9页市长在杂竹丰产林培育会的讲话同志们:刚才,副市长、副市长分别就杂竹丰产林培育和竹原料收购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大家会后认真抓好落实。在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方面,我先后参加了石斛产业化建设工作会、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工作现场会以及今天召开的杂竹丰产林培育现场会,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这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叫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常常在思考,赤水当前的发展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关于发展,党的三代领导人分别作出了重要的论述。邓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提出,“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摆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到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经历了“非典”疫情、“三江”水患后又进一步强调,“发展要科学”,即发展绝不能仅是简单的数量型扩张,还必须兼顾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就好比近年来我们实施“百万亩造竹工程”,是发展了竹子的数量,现在搞杂竹丰产林培育,就是要提升竹子的产量,要发展质量。对赤水而言,当前发展的路径是科学的,就是要坚持“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但如果我们认真对比研究,就会发现赤水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过慢、质量不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克服这些问题,加快发展,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在今年我到全市17个乡镇(街道)调研的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赤水的农民如何增收的问题。原来我们常说,赤水是百姓殷实、干部穷。但现在需要打一个问号,农民群众的收入究竟从哪里来。是外出打工,从事二、三产业和服务业,还是靠山吃山,直接来自于耕地。相比而言,我市与周边县市在劳务支出方面的收入基本持平,发展畜牧养殖我们又是短板,耕地收益也比不过人家发展蔬菜、茶叶的“万元田、万元地”,算来算去,那赤水的老百姓怎么叫殷实呢。调研中,我了解到竹原料收购困难,究其原因,无外乎价格因素、交通因素,同时也有竹林的产量问题,但又有80%以上的乡镇(街道)对杂竹丰产林培育这个事不清楚,这可是年初市委、市政府专门作出安排的。因此,我对周山荣局长讲,上报完成的6000多亩杂竹丰产林培育是不是有水份。最后我到了宝源,本来计划只安排半天时间,但结果越看越有兴趣、越听越有兴趣。的同志立足于乡情,采取一切手段大力发展竹业,搞杂竹丰产林培育示范,并且取得良好的效益,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在此基础上,我才提出来召开这样一个会议,就是希望这项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起来。今年,市政府在解决制约竹原料收购的交通问题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投入近2000万元,上次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现场会要求各乡(镇街)道奋战两个月时间,着力解决竹原料的运输问题。我想,召开这次杂竹丰产林培育现场会,就是要大家学习和借鉴宝源乡的经验,切实做到“党政重视、村组干部积极主动、群众精心管护”,力求解决好“三个转变、一个确保”。“三个转变”就是做到在竹业发展上,一是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二是重栽种向重管护转变;三是从单一依靠竹子收益向竹林综合开发转变。“一个确保”有两层意思,一个是确保今年20万吨竹原料收购任务的完成,第二是确保赤天化纸业公司这个龙头企业今后长期的竹原料供应。下面,我结合今天的会议,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杂竹丰产林培育工作一是要提高认识。赤水是首批中国十大竹乡,现在是三十大竹乡之一,按照现在的竹基地建设进度,再过年,我们还可以自豪地说,我市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竹乡。但是光大不行,还要强才行。虽然我们的竹林面积大,但每亩竹子的效益却不高,安吉的竹子可以达到每亩800元,我们还达不到人家一半的水平。最近的几次会上,省委王富玉副书记多次提到赤水,号召省内的兄弟县市来我市学习竹产业发展经验,人家羡慕我们竹林面积大、竹产业发展名气大,但真实水平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清楚。一边是退耕还林发展了几十万亩杂竹、是全国第二大竹乡,一边是纸业公司因为原料供应不足而停产,这个现状非常尴尬。特别是今年上半年以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在竹原料收购上,竹农对原料价格有意见,不愿砍竹,乡镇(街道)对工作部署有意见,难以推进,这些问题,导致市政府处在十分尴尬的位置。省里面不理解,说你栽了那么多竹子,为什么纸业公司还会停产。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就提出了赤水发展竹产业究竟科不科学的问题。我认为,从赤水这些年发展的历程看,我们的发展思路是科学的、正确的。栽桑养蚕不行、发展柚果、油菜不行,红薯、洋芋这样的产业又做不大,从“两竹一果”到“两业一城一市”,再到现在的“生态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