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1页砂岩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贡献率研究总结】代金友,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物性贡献比率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vo1,30,no.4储集层物性是多种成岩作用控制的综合结果,于某一岩心薄片规模的储集层,这种成岩作用组合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系统。将这一系统的各种成岩作用分别定量化,并建立它们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关系,一方面可以突出各种成岩作用的强弱,进行成岩相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分析控制储集层物性的因素及其控制程度。本文把影响储集层物性的各种成岩作用综合成4个定量化参数,标定了它们对物性的贡献比率,形成了成岩作用定量化研究的新思路。不同微相沉积物的颗粒粒度和组成等存在差异,在相同压力下的抗压实能力不同,压实率高,储集层的孔隙损失不一定大,从此角度,仅用压实率表征储集层的物性是不全面的,还需要表示储集层承受压实的能力。1,1视压实强度假设沉积时储集层粒间体积均匀,后期变化为压实作用造成,根据砂体的粒度中值及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考虑成岩作用过程,利用粒间孔隙体积的压缩程度来表示岩心薄片规模的储集层的压实状况,提出与储集层物性相联系的视压实强度(a)概念,即:其中,细砂岩原始粒间体积一般取40%,压实后粒间体积为实际储集层铸体薄片的粒间孔隙体积、胶结物体积、杂基体积之和。视压实强度越大,岩心薄片规模的储集层粒间体积越小,孔隙损失越多。这样既考虑了不均匀压实作用,又包含了不同微相沉积物颗粒抗压实能力的信息。1,2视填隙率认为压实后岩心薄片规模的岩石粒间总体积中填隙物体积所占的百分比是胶结、溶解和矿物充填、交代等成岩作用的综合效果。结合前人研究,定义视填隙率(b)作为这一综合作用的量化参数:其中的填隙物体积等于胶结物体积加杂基体积视填隙率不仅反映胶结作用、矿物充填作用等对孔隙空间保存的影响,以及溶解作用对原生孔隙空间的改造;还反映了在一定的粒间体积中,填隙物体积与粒间孔隙体积的分配比例关系。1,3视胶结率和杂基充填率为了标定储集层中的特殊岩性(如钙质砂岩、杂基含量高的砂岩、粉砂岩等),引用视胶结率(β)概念,定义了杂基充填率(c)这一量化参数:其中:视胶结率反映粒间胶结物占粒间体积的比率,杂基充填率代表了充填物杂基体积占粒间体积的比率。以上4个参数与岩心薄片规模储集层的岩性、孔渗性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岩心刻度测井的回归关系,进行研究。2用成岩机理量化参数表征储集层物性若把孔隙度(φ)看作成岩作用的综合评价参数,视压实强度和视填隙率的某种线性组合与其关系密切,可表达为:定义视压实强度对储集层物性的贡献为λ1a,视填隙率对储集层物性的贡献为λ2b,则二者对储集层物性的贡献率可定义为,则二者对储集层物性的贡献率可定义为:式中f,λ1、λ2,——回归常数;a—视压实强度对物性的作用,0≤a≤1;b——视填隙率对物性的作用,0≤b≤1;x1—视压实强度对物性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率,即压实作用对物性的贡献;x2—视填隙率对物性形成过程中的贡献率,即非压实作用对物性的贡献。李晓清,郭勤涛,丘东洲,潍北油田储层的成岩作用及成岩相划分,沉积与特提斯地质,第2l卷第4期,2001年l2月成岩综合系数概念在对储集特征的研究中,为了对储层的描述和预测,通过对成岩作用综合效应的研究及定量评价,笔者提出了成岩相的概念及相应的研究方法。成岩相(简称drf)是指影响储集性能的某种或某几种成岩作用综合效应及其分布的储集空间的组合。它是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中经过一系列的成岩演化后形成的目前面貌。为了定量描述成岩作用对储集性能的综合影响,即成岩作用的综台效应,采用“成岩综合系数(cd)”这一参数,其表达式为:(张一伟,1997,彭仕宓,1998)其中:视压实率(a)【houseknechtdw.assessingtherelativeimportanceofcompactionprocessesandcementationtoreductionofporosityinsandstones[j].aapg,】bulletin,1987,71:633-642.】反映机械压实作用对原始孔隙空间体积的影响程度;用下式表达:式中40为假定研究区沉积物的原始粒间孔隙度;粒间孔体积为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