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86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1气体定律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人们将符合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称为理想气体。理想气体分子之间没有相互吸引和排斥,分子本身体积相对于气体所占有体积完全能够忽略。理想气体实际上并不存在,能够把温度不太低、压力不太高真实气体当做理想气体处理。例1-1:某氧气钢瓶容积为40.0L,27℃时氧气压力为10.1MPa。计算钢瓶内氧气物质量。解:V=40.0L=4.0×10-2m3,T=(27+273.15)K=300.15Kp=10.1MPa=1.01×107Pa由pV=nRT得:1.计算p,V,T,n中任意物理量=组分气体:理想气体混合物中每一个气体叫做组分气体。分压:组分气体B在相同温度下占有与混合气体相同体积时所产生压力,叫做组分气体B分压。n=n1+n2+分压求解:例1-2:某容器中含有NH3、O2、N2等气体。其中n(NH3)=0.320mol,n(O2)=0.180mol,n(N2)=0.700mol。混合气体总压为133kPa。试计算各组分气体分压。p(N2)=p-p(NH3)-p(O2)=(133.0-35.5-20.0)kPa=77.5kPa分体积: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B分体积VB是该组分单独存在并含有与混合气体相同温度和压力时所占有体积。例1-3:某一煤气罐在27℃时气体压力为600kPa,经试验测得其中CO和H2体积分数分别为0.60和0.10。计算CO和H2分压。1.2.2稀溶液依数性1.2.1溶液浓度1.溶液蒸气压下降t/℃p*/kPa*相同温度下,不一样液体蒸气压不一样;当液体蒸气压等于外界大气压时,液体沸腾,此时温度称为该液体沸点。通常所说沸点是指大气压为101.325kPa时液体正常沸点。p*——纯溶剂蒸气压p——溶液蒸气压为。1887年,法国化学家拉乌尔(F.M.Raoult)研究得出经验公式:*在稀溶液中:nA远大于nB,nA+nB≈nA沸点:当液体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时,液体会沸腾。此时温度称为液体沸点。沸点升高:溶液沸点高于纯溶剂沸点性质,称为溶液沸点升高。溶剂沸点升高系数kb只与溶剂性质相关。例1-4:将68.4g蔗糖C12H22O11溶于1.00kg水中,求该溶液沸点。解:M(C12H22O11)=342gmol-1Tb=kbb(C12H22O11)=0.512Kkgmol-1×0.200molkg-1=0.102KTb=Tb+Tb(H2O)=0.102K+373.15K=373.25K依据:Tb=kbbB凝固点降低:溶液凝固点低于纯溶剂凝固点性质,称为溶液凝固点下降。试验表明,非电解质稀溶液凝固点降低与溶质B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Tf=kfbB式中:kf—溶剂凝固点降低系数,K·kg·mol-1bB—溶质B质量摩尔浓度,mol·kg-1Tf—非电解质稀溶液凝固点降低。表1-4几个溶剂凝固点和凝固点降低系数例1-5:将0.749g某氨基酸溶于50.0g水中,测得其凝固点为272.96K。试计算该氨基酸摩尔质量。渗透:用二分之一透膜将溶剂与溶液(或不一样浓度溶液)分置两侧,溶剂分子经过半透膜向对方运动,净结果使溶剂进入溶液现象称为渗透。为使渗透现象不发生,必须在液面上施加一个额外压力(示意图)。为维持只允许溶剂分子经过膜所隔开两种溶液之间渗透平衡而需要额外压力,定义为渗透压(差)渗透压:阻止溶剂分子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所施加于溶液上方额外压力,称为渗透压。=cBRT——称为van’tHoff方程式中:—非电解质稀溶液渗透压力,kPacB—B物质量浓度,mol·L-1R—摩尔气体常数,8.314J·mol-1·K-1T—热力学温度,K若水溶液浓度很小,则cB≈bB,=bBRTvan’tHoff方程说明:在一定温度下,非电解质稀溶液渗透压力仅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质点数目,而与溶质性质无关。经过测量非电解质稀溶液渗透压力,可计算溶质(小分子除外)摩尔质量。反渗透:假如在溶液上方施加压力大于渗透压,则溶液中溶剂分子会经过半透膜进入纯溶剂中,这个过程叫反渗透。反渗透原理多用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及溶液浓缩等方面。稀溶液定律(稀溶液依数性)第二章化学反应能量与方向§2.1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2.1.1化学反应计量式2.1.2反应进度t0时nB/mol5.012.000反应进度必须对应详细反应方程式。§2.2化学反应中能量关系1.系统和环境2.状态和状态函数3.过程和路径恒温过程:始态、终态温度相等,而且过程中一直保持这个温度。T1=T2恒压过程:始态、终态压力相等,而且过程中一直保持这个压力。p1=p2恒容过程:始态、终态容积相等,而且过程中一直保持这个容积。V1=V21.热和功系统与环境之间除热之外以其它形式传递能量。2.热力学能3.热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