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中职物理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挖掘和发现物理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寓于传授知识之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的世界观教育、科学精神教育、环境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应成为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关键词:中职物理教学德育渗透一、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中职教育的两个主要特色是职业性与实用性,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输送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学生走向社会能直接参与生产与管理实践。因此,不少学校已习惯把这种定位概括为:课程设置不是按学科要求来安排,而是按适应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专业课教学内容主要体现直观的技术和管理规范,完全体现出实用性;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够用和实用为度。另一方面,面向新世纪,一个以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社会大变革,必然使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思想观念都发生变量。一个在学生入学时确定的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在学生毕业时,就可能发生变化。同时,生产者从来不是人唯一的社会角色,职业活动也绝非人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学生作为社会人应适应社会多方面的要求,促进其全面发展。从促进学生全面和持续发展的作用来看,基础课有着专业课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重要基础课之一的物理课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二、中职物理学科教学中德育存在的问题在中职物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虽然目前有很多教育专家和中职教师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在现实教学中还存在不少问题,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部分物理教师思想上重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物理学科教育一直是重智育轻德育,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2.没有充分依据德育理论,实际上德育理论与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实践严重脱节,对学生德育发展规律缺乏应有认识。3.由于缺少学校、家长的支持和学生的配合,物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实施没有规模,真正积极探索学科德育规律及方法的教育工作者比较少。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而忽视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精心阐述;重视物理学的学习方法,忽视物理学本身蕴涵的德育方法,对德育方法和德育理念的贯穿还不够鲜明和突出。三、中职物理实践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探析1.爱国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方面的渗透。爱国主义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中心内容。爱国主义教育对中职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爱国主义情感对他们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他们将来能献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例如,在讲光学时,可以介绍优秀光学家蒋筑英、蔡祖泉,为发展我国光学事业,填补电光源空白而艰苦创业的事迹。又如核物理学家赵忠尧193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大声疾呼。“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要回去!”40年代,钱三强、何泽慧,放弃国外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毅然返回祖国。他们对我国核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物理教学方面的渗透。青年时期是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刻,帮助中职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对他们一生的影响极大,同时对于培养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四有”人才、促进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中职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应该着重培养几个基本观点,例如,世界物质性和物质运动永恒性;自然界种种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自然的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观念;还应教育学生实事求是,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运用事物对立统一的法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通过观察、实验,表明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使学生认识力的物质性。通过电场、磁场表现的物质属性(如力、能量)来认识物质。在讲述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时,即可介绍物质是可以无限分割的。3.守纪、敬业、爱岗、安全、心理健康及抗挫能力等方面在物理教学方面的渗透。在知识经济时代,谁掌握了最新、最好的规范,谁就掌握了发展的先机。职业学校必须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有了明确的国际规范、国际要求,又拥有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就能最大限度把理论、技能在工作中应用起来,最大程度把规范和要求体现出来。遵循德育课过程“知、行”统一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守纪、敬业、爱岗、安全、心理健康及抗挫能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关注、思考、实践诚信、敬业和荣辱观,实现德育过程由信到行的外化。四、结论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是一个十分有意义而又十分复杂、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全面落实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