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诗歌表示技巧鉴赏诗歌篇章结构总结: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关系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好像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突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莽莽苍苍景象;古老雄伟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愈加深了诗人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像空间。1、以景结情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关系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上片写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闲愁”,下片写是而今关心国事报国无门“忧愁”。上下两片采取了重章叠句结构形式,在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含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2.重章叠句3.铺垫铺垫是指在情节发生前交代、暗示。如柳宗元《江雪》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从全诗看,诗歌重心应该在后两句勾勒特立独行、孤傲超绝“钓翁”形象上,而诗歌前两句展现冰天雪地、万籁俱寂景象,便是这“钓翁”背景,其居于次要地位,起到辅助作用。也正是因为有了诗歌第一、二句铺垫,“钓翁”形象才愈加鲜明。(·全国甲卷)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一样。是日牵来赤墀③下,迥立阊阖④生长风。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为了突出曹霸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明分析。①画工如山貌不一样:写曹霸要画马已经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释利用)②强调此马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印象。(析作用)(2)①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释利用)②深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神采尤其不易。(析作用)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全诗层次井然,首尾呼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4、照应5、抑扬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急忙,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②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急忙”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分)6、承上启下承上启下,即过渡,指承接或总结上面内容,同时提醒或领起下面内容。使诗歌前后呼应,上下衔接,过渡自然。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8、起承转合“起”即一首诗起句,“承”是承接起句,是“起”句延续、延伸,深入描写或铺垫,要承接得自然紧密。“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转折变换,内容上宕开一笔“合”则是合笔,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传达出诗情感,收束全诗作用。其内容是怎样表达出主旨在狱咏蝉骆宾王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9.卒章显志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经过“小事”“小物”“小景”来反应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诗句在诗歌中作用一、首句或首联作用:1、总括全诗,领起下文;2、点名时令、地点交代心情;3、为下文描写景物或抒发情感做铺垫、埋下铺垫;4、奠定情感基调;5、暗合照应题目,切入主题;6、渲染某种气氛,营造某种意境,借景抒情,衬托任务情绪形象(写景诗句);7、如首句设问,则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作用。二、中间句或转承句结构作用:1、过渡承上启下;2、打伏笔做铺垫;3、转换话题(由事及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品味出作者情感或诗歌主旨。三、诗歌尾句或尾联作用: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2、卒章显志,点名题旨;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4、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无穷。1.阅读以下一首唐诗,回答(1)题咸阳城西楼晚眺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