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杜甫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十三世祖杜预,是西晋名将,又是大学者,撰有《春秋经传集解》。祖父杜审言,是唐初武则天时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为兖州司马和奉天县令,所以,杜甫从小就享受不纳租税,不服兵役特权。望岳杜甫岱宗夫怎样?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高登高艰难苦恨:即以“安史之乱”时期杜甫遭遇为政。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蜀相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成县)颠沛流离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第二年春天,他探访了武侯祠,写下了这首七律,感人肺腑,成为千古绝唱。杜甫一生都怀有“致君尧舜上”政治思想,但他时运不齐,仕途坎坷,无法施展理想。他探访武侯祠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又报国无门,所以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诸葛亮无限仰慕,格外敬重。首联第一句是自问,“丞相”二字,极见杜甫对诸葛亮亲敬。“寻”,因杜甫初到成都,环境生疏,且此行非信步漫游,而是有目标专访,从中可见杜甫对诸葛亮强烈景仰和缅怀之情。第二句是诗人望中所得之景象,写祠堂外景,点名祠堂所在地,用来呼应前一句。“柏森森”三字渲染了一个静谧、肃穆气氛,虽未见人,已见其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松柏乃伟大人格魅力永存象征,更兼此树乃丞相亲手所植,睹物思人,倍感亲切。这两句直承“蜀相”诗题,起笔很有气势,用了记叙兼描述手法。颔联两句,如特写镜头,由远到近,从祠堂外部说到内部,写祠堂内景。出句承接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年久失修,游人少来。对句承接“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木茂密;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创事业,已经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祠堂荒凉冷落,并含有诗人睹物思人,缅怀先哲情味。也含有江山代谢、人事变迁而时空无限寂寞。这两句似乎是写景,又实在是抒情,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一联写得格外厚重,含义深刻,既生动地表示了武侯得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忍不拔精神品格,又表明了诗人对他景仰原因。这一联是杜甫造访诸葛亮原因,是全诗重点、关键,诗人从开篇便步步蓄势,一路盘旋,至此方饱蘸浓墨,着力点明。这正合律诗中间两联“宜乎一浓一淡”写作法则。这一联又是杜甫以议论入诗范例。李杜文章万丈长,就中诗律杜陵豪。宋代诗歌评论家周紫芝李白歌行体诗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希望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结合杜甫这两首诗,谈谈唐代近体诗文体特征(平仄除外);2、详细分析杜甫《登高》、《蜀相》,并总结其艺术手法;3、杜甫寻访诸葛丞相心理逻辑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