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托烷司琼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银川市妇幼保健院宁夏银川750004)【摘要】目的:观察托烷司琼的不同给药方法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rtolledintravenousanalesiaPCIA)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选择ASAI~Ⅱ级行剖宫产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20例,术后药物配制分别为A组患者芬太尼+托烷司琼4mg;B组患者芬太尼+托烷司琼4mg+氟派利多2.5mg;C组患者于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托烷司琼4mg术后接芬太尼PCI泵;D组患者(对照组)芬太尼+盐水组。麻醉方法全部选择腰硬联合麻醉,术毕行静脉镇痛。患者手术结束后分别连结PCIA泵,观察并记录术后48h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治疗过程。结果:术后48hA组、B组和C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0.05)。A组和C组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结论:托烷司琼的不同给药方式用于预防剖宫产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是相同的有效的降低了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但复合使用氟派利多的效果更佳。【关键词】托烷司琼剖宫产氟派利多恶心呕吐R714A2095-1752(2014)24-0107-01妊娠与分娩是育龄妇女的一项生理过程,然而时代发展和物质提高与传统观念的并存给这一生理过程造成了新的困难和问题。孕妇肥胖和不断增加的胎儿体重使得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居高不下,特别是有些地方已经超过了50%以上。剖宫产术的增加和舒适医疗的诉求使得术中安全无痛,术后镇痛完善给临床麻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麻醉和患者的特殊性,使得术后镇痛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是目前疼痛治疗中面临的普遍问题。本文选择使用托烷司琼的三种给药方法和不同的药物组合对剖宫产术后预防恶心呕吐进行治疗,观察比较其预防效果及副反应。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剖宫产手术产妇80例,年龄22~35岁,体重55~75kg,ASA1~2级。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2g,腰硬联合麻醉,脊麻基本用药0.5%左布比在2.2ml+50%GS0.2ml,但滞平面T4以下。常规留置导尿管,术中鼻导管吸氧。监测ECG、HR、NIBP和SPO2。手术期间输注复方氯化纳溶液500~1000ml,琥珀酰明胶溶液500ml。手术时间30分钟~60分钟,术中未用其他镇静、呕吐等影响术后观察的药物,围术期未输血。1.2术后用药方法:手术后分为四组,每组各20例。术毕时,A组:连接一次性静脉镇痛泵,镇痛药液配方:芬太尼16~18ug/kg+托烷司琼4mg,B组:芬太尼16~18ug/kg+托烷司琼4mg+氟派利多2.5mg+生理盐水到100ml;C组:于胎儿娩出后NS100ml+托烷司琼4mg静滴,术后接一次性镇痛泵,芬太尼16~18ug/kg+生理盐水到100ml;D组(对照组)芬太尼16~18ug/kg+生理盐水到100ml;以上4组一次性静脉镇痛泵均由扬州市华泵医疗器械公司生产,背景输注量2ml/h,单次PCA0.5ml,锁定时间15min,持续镇痛48h。1.3观察指标:术后24小时有无恶心或呕吐的发生。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是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2结果经治疗,48h内A组(η)、C组(η)恶心4例(20%),呕吐0例(0%);B组(η)恶心、呕吐均0例(0%);D组(η)恶心8例(40%),呕吐5例(25%)。A、B、C组与D组比较P<0.05。3讨论近年来,在治疗术后恶心呕吐方面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文献报道,预防性应用止吐药可使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15%—30%,并能加快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1]。氟哌利多的疗效和副作用比,使得其在临床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5-HT3受体拮抗剂通过选择性拮抗5-HT3受体,抑制呕吐反射。和一些临床上以往常用的止吐药进行对比,不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同时也不会出现组胺受体、多巴胺受体、M-胆碱受体阻断药的不良反应,当前已广泛用于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综上所述,在预防剖宫产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引起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效果中,托烷司琼的预防效果是准确可靠的,联合使用氟哌利多预防恶心呕吐的效果更佳。Reference[1]王丽珺、薛张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24(6):[2]肖特(Shorten,G.)等著;邓小明等译.术后疼痛管理:循证实践指导/(美)[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16-154.-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