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中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按照我市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总体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统领教研工作,创新教研方式,深化教研内容,整合教研力量,提升教研水平。以提高全市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点,切实履行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服务三大职能,围绕“课改、科研、常规、质量〞几项任务,全面落实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重点,大力推动全市教师广泛参与的群众性教研活动,积极引导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为我市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工作目标和任务本学期教研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推进教育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认真落实教学质量提高年、教师素质提升年的具体要求,以实施“三大工程〞为抓手,规范新课程实施过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切入点,将研究重心下移,工作阵地前移,力促在全市形成“教研室引领、乡镇教育中心推动、学校全员教研〞的制度化、常态化的教研工作新格局。围绕一个中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两个强化:强化规范意识,强化质量意识。落实三个重点: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构建高效课堂。实现四个提高: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实现管理效度的提高;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注重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改进教研方式,实现教研效益的提高。〔一〕加强新课程实施的指导力度,推进新课程健康有序进行1、进一步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力求在理论培训、教材分析、问题研讨、课例探究中收到好的效果。各校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资源的使用价值,特别是网络及远程教育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集体备课为切入点,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紧紧围绕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通过教师反思的热难点问题为核心,以全体教师为依托,构建同伴互助的平台,营造优秀教师、教研员“专业引领〞的氛围,力争在案例分析中突破,在反思提炼中发展,在调查研究中改进,在互动交流中提升,真正达到促进教师发展、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2、新的一年,教研室将重点通过开展“百节优质课〞展示活动,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初步打造、锤炼出符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特征、学科教学规律的高效课堂课例,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交流、研讨与传播,力争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充分发挥全市骨干教师、学科中心组成员和兼职教研员的作用,加强示范引领,加大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城乡结合、上下一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3、认真落实我市教育“三大工程〞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积极帮助学校充分挖掘本校潜能,根据本校的实际与特色,进一步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真正形成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加大研究、开发、实施的力度,不断修改和完善已有的校本课程,及时推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功能显著的校本课程。同时还要在上好上实方面再下功夫,力争把我市的校本课程打造成亮点。本学期要开展全市范围内的“优秀校本教材〞评选活动。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开发与实施。在上学期初步进行各学校分年级段搜集整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的基础之上,本学期将加大开发与研究力度,通过召开全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掀起学校及广大教师研究和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的热潮,力争在本学期各校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案例集内容的选定,之后再印刷装订成册。每校至少要印制一试三份,学校留一份,教育中心保存一份,教研室评选存档一份。〔二〕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1、抓好校本教研,促进学校均衡发展。各学校要建立起科学完备的青年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培养培训制度,创造性地开展好校本教研工作,大力开展行动研究、反思研究、案例研究、校际联研等活动。实现四个结合:即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相结合,自主学习和集体研讨相结合,个性需求与分层组合相结合,多维解读和课堂实践相结合。切实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在校本教研中的枢纽性地位,本着“问题即课题〞的原那么,开展“小问题,大研究〞。从近、小、实着手,扎扎实实把教研活动开展起来,采取“互动式〞、“参与式〞、“实践式〞教研活动方式,使“自主、合作、探究〞成为校本教研活动的主旋律,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每次集体备课的过程和评课研讨过程要留有详实的记载。特别是校际之间交流活动,每个学校每学期活动两次,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全校性的校本教研成果交流,教研室定期举行全市性的现场集体备课活动,学校至少每两周进行一次,并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要找准制约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