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43/37佛山市325国道广佛路段大浩湖路口跨线桥静动载试验报告一、工程概况大浩湖路口跨线桥是位于佛山市325国道广佛路段上,跨越佛山市的大浩湖路。跨线桥起点桩号K0+232.5,终点桩号K0+721.5,桥梁全长489m。桥梁上部结构由三联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组成,其中6×25m为第一联,3×25m+35m+3×25m为第二联,6×25m为第三联。桥梁下部结构采用桩柱式桥墩,轻型桥台。桥面铺装采用6cm沥青混凝土和0.5cm防水混凝土。桥面两侧设置混凝土防撞栏。桥梁总宽18m,为双向四车道。桥梁的横断面为单箱多室的箱梁结构,外侧腹板与翼缘轮廓采用曲线过渡。箱梁结构尺寸为:顶面宽18m,底面宽9m,梁高1.7m;翼缘板悬臂长度2.5m;顶板厚28cm,底板厚22cm;腹板厚度跨中40cm,支点80cm。箱梁设置双向预应力,即顶板按1m间距设置横向预应力筋,纵向采用连接器使纵向预应力筋贯穿每一联箱梁。该桥于2005年8月1日完工。佛山市公路桥梁监测站受建设单位的委托,于2005年8月8日至8月9日对该桥进行了荷载试验。二、试验依据和目的及对象试验依据(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以下简称《方法》);(2)我国现行的《公路桥梁设计规范》;(3)设计施工图纸文件。2、试验目的通过对桥梁进行试验加载,量测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即变形、应力和频率等)与按桥梁设计计算的结构反应的理论值进行比较,来判断该桥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工作状态,评定桥梁结构性能及实际承载能力,为桥梁交工验收提供依据3、试验对象依据该桥梁的结构形式及受力特点,整个桥梁试验对象为:6×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第一联)主要是对该联的边跨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3×25m+35m+3×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第二联)主要是对该联的中跨和次中跨进行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三、静载试验根据《方法》的要求,桥梁的静力试验按荷载效率η来确定试验的最大荷载。静力荷载效率η的计算公式为:式中:--试验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形或内力的计算值;----设计标准荷载作用下,检测部位变形或内力的计算值;δ----设计取用的动力系数。本次试验为鉴定性试验,荷载效率取值范围为0.8~1.05。(一)6×25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第一联)1、试验加载布置根据桥梁施工竣工图文件,采用桥梁分析计算软件,计算出在公路-I级荷载作用下,边跨的最大弯矩位置截面的设计弯矩为6674.5kN.m。考虑现场组织标准车队困难,采用弯矩等效原则,试验选用8台加载车辆(过磅称重见附件附表1),按图1试验载位进行加载,则在试验荷载作用下该桥边跨最大弯矩位置的试验弯矩为1647×4=6588kN.m,试验荷载效率0.987,满足《方法》的要求。2、试验测点布置(1)挠度测点布置考虑该桥梁计算挠度很小,不超过3mm,因此采用在桥下悬挂重物,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挠度变化。注:第一级加载4辆车,车牌号为:70135,02057,01809,01775;第二级加载2辆车,车牌号为:08541,52231;第三级加载2辆车,车牌号为:02231,51411;图1第一联梁的载位1(边跨加载)车辆布置图对于跨径相等的多跨连续梁,依据《方法》要求,沿试验桥跨的边跨的跨中、两个L/4和支点的位置布置挠度测点,在挠度最大的跨中位置梁底布置3个测点,共计7个测点,具体测点布置见图2。图2挠度观测的测点布置图(2)应力(应变)测点布置边跨弯矩最大位置截面位于距桥台支座中心10.5m处,该截面应变测点布置沿两测腹板布置,设6个应变测点;此外,在底板外测对称布置设7个应变测点,应变测点共13个。具体测点位置见图3所示。图3跨中截面应变测点布置图试验时,在应变测点位置粘贴振弦应变计,采用振弦应变测试系统观测结构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相应测点位置的应力(应变)变化及分布情况。3、试验程序静载试验的加载试验的程序为:(1)将加载汽车过地磅称重后,排列于引桥上,距被测试桥跨20米以上。(2)正式加载前,三辆加载车辆并排缓慢地来回二次对全桥进行预压,然后非工作人员退场,待一切工作安排就绪,各试验量测仪表读数调零,进行第一次空载读数。(3)正式实施试验加载,分三级程序进行偏置对称加载,即4辆车→6辆车→8辆车。试验加载汽车布置的载位见图1。每级汽车荷载驶入指定的区域就位后,稳定15分钟记录加载后开始试验观测第一次读数,间隔10分钟再记录加载的第二次读数,两次读数差均小于前次读数增量的10%时,认为结构变形已趋稳定。此时所记录的数据为试验实测数据。本次试验从2005年8月8日晚上9:30开始至12:00结束,整个试验历时2个半小时。试验按试验方案顺利完成,试验过程中未发生异常情况。在试验期间天气为晴朗,气温为30°C左右,试验过程的气温变化很小,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