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1年福州市部分达标校高三联考试卷2021年福州市部分达标校高三联考试卷-高考模拟2006年福州市部分达标校高三联考试卷语文试题组卷:福州格致中学2006.5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一、12分,每题3分(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2题。①一种观念,如果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很难形成理论体系,当然也就不易被接受和“操作”。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现代诠释亦即证明是我们提倡的科学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如”天人合一”,今天借用,就必须确定“天”与“人”各自的科学含义,否则很容易陷入唯心主义的范围。再如弘扬“忠”、“孝”,离开科学的诠释,也难免会出毛病。②中国传统文化中,涉及道德修养与社会伦理关系的观念很不少。其中,“内圣外王之道”就值得研究。这种说法的原意是,人的道德修养达到完美的地步,社会问题就解决了。实际上,“内圣外王之道”始终停留在宣传阶段。古人的“内圣说”是缺乏约束力的一种泛道德主义历史观念,历史已经诠释了它的作用。“内圣”,不可能成为“外王”的主要条件。现代社会面临着种种深刻的矛盾和问题,它需要科学的管理系统来调节、来解决。所以今天尤不宜再大唱“内圣外王”的高调。这并不是说我们敌视“内圣”甚至要摒弃传统文化观念;恰恰相反,我们认为,没有对古代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就没有现代的、科学的文化观念的发展。③明了这一点还不够。回顾历史,中国人“有容乃大”,曾真诚的“吸纳百川”。在唐朝,西域的音乐、舞蹈,印度的佛教文化都请了进来,当时佛经“百十倍”于儒家经典,中国文化并没有因此萎缩,反而繁荣发展了。现代中国人在这一点上是不会逊于古人的,而且更讲究科学的态度。1.与第①段中“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不能视为几何学中的公理”这句话的意思不一致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并非象几何学中的公理一样,放之四海而皆准。B.应依据时空的变化,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重新审视。C.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念,如“天人合一”、“忠”、“孝”,已经失去了它的现实意义。D.只有对传统文化观念进行科学的诠释,才能使之为人们所接受和“操作”。2.第③段中“明了这一点还不够”中的“这一点”指代的是A.传统文化中某些观念仅是直观的泛说,而未加以分析。B.完善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C.对古代传统文化观念应批判继承,古为今用。D.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洋为中用。(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3—4题。警惕“绿色沙漠”人工林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绿色沙漠”。绿色代表着生命与生机,为什么现在把绿浪翻滚的人工林与沙漠联系在一起呢?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生态建设,而不是生态恢复,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生态环境无需“建设”,也不能“建设”。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的动态复合体,是经过成百上千年的长期进化而形成的。生存其中的动物和植物不仅适应了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物种之间形成了很复杂却又很紧密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正是这些关系使得各生态系统充满生机。由此看来,尊重生态环境的自我维持、自我恢复才是人类的明智之举。恢复天然植被最好的方法是:自然恢复和仿原生态恢复。自然恢复是不需要或主要不依靠人工协助,完全或主要依靠自然演替来恢复已退化或消失的生态系统。在自然恢复中,封山育林是利用自然力恢复生态系统的最好方式。封山育林就是在光热水土条件适宜的地方,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权力下放”,通过封育保护、禁伐、禁猎、禁牧等措施,排除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让植物在广阔的空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大自然具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在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所需要做的便是“无为而治”,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干扰,自然界将会自动逐渐恢复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人们在此间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便是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火灾、虫灾和杂草等。除了自然恢复之外,还可以采取仿原生态恢复的方法。所谓的仿原生态恢复,就是在通过自然手段无法或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生态系统,或者是希望进行有适当选择的生态系统恢复的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人工方法,来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仿原生态恢复的含义远远超出以稳定水土流失为目的的种树,也不仅仅是种植多样的当地植物。当然它还要考虑到森林的经济、观赏、游玩和休闲功能,并且顾及生物的多样性。例如欧洲的一些工业发达国家模仿自然的本来面目,采取了仿原生态恢复的方法来进行绿化。在这些后天出现的森林里,既有人工林中难得的清澈溪流,甚至也有在我国国有天然林中很少见到的小鹿、黑熊等。是的,我们不但要警惕对森林的破坏,也要警惕森林的人工化。我们不应该在制造了一片又一片的黄色沙漠的同时,又制造出一片又一片的“绿色沙漠”。3.人工林之所以被越来越多的人称为“绿色沙漠”,下列理解最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