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服装演变历史原始社会服饰起源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先秦时期上衣下裳分开剪裁再在腰部缝合的长袍,称深衣制袍服。根据衣襟的曲直,有曲裾袍喝直裾袍之分。通常作为礼服穿着。春秋战国战国曲裾深衣直裾单衣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后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筒。3长垂袖,袖摆宽大。)纹样以:菱形,方棋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平民服装以浅色系为间色。秦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制做了冕(政物礼服)。魏晋南北朝裤褶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着褶,下身着裤。史称“裤褶服”。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处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缚裤”,方便利落。男女皆服,可作日常服用。隋唐时期短襦、长裙、披帛大袖纱罗衫、长裙、披帛宋代襕衫:无袖头的长衫,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有一横接口,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衣服此时已有纽扣的使用。展脚幞头、大袖襕袍。元代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这种帽子叫做「罟罟冠」。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明代清代马褂:清代在长衣外袍衫外,上身都另穿一件马褂。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其中有一种行褂,长不过腰,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民国时期中山装是学生装和军装改进而成的一款服装,由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创导和率先穿着,因而得名为“中山装”。中山装出现在历史巨大变革时期,是告别旧时代,进入新世纪的标志,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款式吸收了西方服式的优点,改革了传统中装宽松的结构,造型呈方形轮廓,贴身适体,领下等距离排列的纽扣,顺垂衣襟而下,呈中轴线。对称式四袋设计,实用,稳妥。与西服相比,改敞开的领型为封闭的立领,自然庄重,具有东方人的气质与风度。中山装的出现对中国现代服装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被称为“国服”。50年代列宁装的式样为双排扣西装开领,腰中系一根布带,双排各有三粒纽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这是从苏联学来的服装款式。衣服的颜色并不多,基本上是清一色的蓝、灰、黑。这种双排扣的西式上衣本是苏联、东欧男性日常穿的上衣款式,因为革命领袖列宁所钟爱,所以被称为“列宁装”。在以裙装为主的苏联东欧的女性中,很少有人穿着这样的男装上衣,而到中国后却阴差阳错地变成了女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就曾经流行过。60年代假领子的诞生是一项爱美讲体面的上海人,看重零碎的布头不需要凭票供应,精明的人们就拿它们制成“节约领”,就相当于衬衣少了袖子喝胸部以下部分。这一发明让老百姓有限的行头顿时可以翻出花样。的确良:当时极少数可以被称为“料子”的化纤纺织品,主要用于制作衬衫。因其比棉布及府绸更为轻薄,曾一度被写作“的确凉”。它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同“泡泡纱”等布料做成的服装一起风靡全国。70年代80年代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老百姓服饰的春天开始于1978年改革开放。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上个世纪80年代的小青年身上。当年最抢眼的就是大街上横扫而过的大喇叭裤。所谓喇叭裤,因裤子形状似喇叭而得名。裤腿上窄下宽,从膝盖以下逐渐张开,裤口的尺寸明显大于膝盖的尺寸,形成喇叭状;裤长一般盖住鞋跟,走起路来,兼有扫地的功能。90年代最早有人穿着破着大窟窿的牛仔裤和牛仔服招摇过市时,很多人都以为是穷的没钱买衣服,随后,一种很不适合东方人过于矮小身材穿着搭配方式像寒流一样瞬间席卷中国,而这股潮流后来恰好叫“韩流”。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