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乎农民增收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编辑。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一个国家的劳动力就业规模与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之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组合形式及与人口总量变化相关联。但由于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持续增长等各种因素相互交织的作用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劳动力过剩。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出路是转移到非农产业流向收入水平高或预期收入高的部门。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途径有四个方面。一是乡镇企业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渠道。从1998年到2006年乡镇企业从业人数逐年增加并于2006年达到1.468亿人。二是农民向城镇转移。我国坚持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积极消除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有效地吸引了部分农民向城镇转移。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已达到5.77亿。三是农村异地转移和跨区域流动。随着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逐步放开部分农民纷纷外出就业劳务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四是农业产业化拓展了农业就业空间。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吸引农民由产中向产前、产后转移解决了部分农村劳动力的出路。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一)流向分布:省内城市和东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我国大中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高额工资吸引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7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调查显示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中有41.2%的人在省内城市打工其中在省城打工的占19.6%在省内其他城市打工的占21.6%。此外分别有20.9%、11.6%和11.9%的人在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地区打工。与2005年相比到环渤海地区打工的人员比重上升了5.6个百分点到长三角地区、闽东南地区打工的人员比重分别下降了1.9和1.0个百分点。(二)行业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出务工劳动力受文化水平和技能的限制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些行业所需技术不高、投资少、风险少比较适合文化程度不高但能吃苦耐劳的农村打工者。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从业较为集中的行业及其所占比重分别为:建筑施工业16.3%、电子电器业13.5%、制衣制鞋业11.7%、住宿餐饮业9.4%在以上四个行业就业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比重为50.9%。除上述行业外2006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比重较高的行业还有:机械制造业6.2%、商务服务业6%、食品制造业4.9%、交通运输业4.3%、居民服务业4%等。(三)就业途径:亲友介绍许多农民工在外出务工经商前并没有联系好工作进城后一般经城里的亲戚、朋友或已在城里定居的老乡介绍找到工作。根据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2007年的一项调查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所找到的工作由定居本地的亲属、朋友介绍的占28.20%由同样在外务工经商的同乡、亲友介绍的占25.99%自荐到用工单位工作的占10.51%。另外还有部分农民工是通过自主就业、招工广告、包工头或老板招募、劳务市场、招聘会、报纸等媒体找到工作分别占7.94%、7.38%、5.15%、3.85%、2.46%和2.05%。(四)务工模式: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长期以来农民外出务工大概主要表现为两种形态。“摆钟式”流动即农民外出务工以年为周期在城乡和地区之间往来;“兼业式”流动即农村劳动力利益农闲时间季节性地外出打工。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的调查常年外出的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率平均为18.1%其中东部的劳动力转移率最高(为23.55%)。这表明转入非农产业的全部农村劳动力中已经有接近40%的属于常年在外从事非农业。举家外出的劳动力占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平均为5.29%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低(为4.71%)而西部地区举家外出率最高(为6.61%)外出劳动力中的三分之一已经实现了举家外出。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正在由“亦工亦农”向“全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