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究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市、区教委层面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和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信息化环境创设完毕。整体来看,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已极大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初见成效,信息化环境基本完备。市教委、区教委已经实行了一系列的重大教育信息化工程,涉及“北京市教育资源网”、“北京数字学校”、“密云教委统一认证平台”等。(二)老师们的观念存在的偏差不少教师将教育信息化简朴理解为网络进校园、教师学生有电脑、投影变大屏的这种想法。同时,在具体的应用方面,信息技术还没有有效的融入到课堂的关键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中,黑板搬家的现象较为普遍。(三)教学资源的运用局限性市、区教委搭建了较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平台,且数量庞大,但教师充足用于课堂教学的较少,运用现有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做到可以与学生可参与互动的限度不够,导致教学资源数量上的极大丰富和应用上的极度短缺局面并存。二、智慧建设方向规划此后,我们将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教育科研、师资培训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的作用,服务好学生、教师、家长与管理者四类对象,推动智慧学习、智慧管理、智慧教研和智慧服务四大应用,促进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服务、师资队伍和教育管理五个现代化的实现。智慧学习:及广泛推广信息化的学习方式,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层次融合达成教学质量与学生素质的大幅度提高。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青少年实践活动中的应用,大力推广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信息化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实行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评估。智慧教研:创设良好的网上教学教研环境,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师协同教研平台,使得基于网络协作教学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开展,真正提高教学教研质量。全面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智慧服务:为家长提供智能沟通服务,家长们可随时查看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成绩及变化情况;及时查收学校、教师发布的教学、考试、出勤等信息;将孩子的家庭作业完毕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了解孩子是否安全达成学校;学校开放日通过网络实时查看教师授课情况;为公众提供智慧资源与信息服务,了解各学校最新信息。智慧管理:通过建设云平台智能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解决,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智慧水平。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营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的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和远程督导。建立智慧教育系统的运维机制,保障IT基础设施、信息化系统的全天候正常运营,为智慧教育提供运营维护、应用培训等业务支持,保障智慧教育的可连续发展。三、智慧校园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本着“总体规划、分段实行、逐步完善”的原则来进行。学校应采用“面向过程、应用导向”的思想,实现从软硬件、管理到教学等各个层面的共同发展,而不是只抓其中的某些环节而忽略了整体推动。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信息化项目与单元的建设数量,更要关注信息化应用的质量和效果。应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各类学校的智慧校园建设总体目的与阶段性目的,并分阶段进行评价与考核,促进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工程的各个阶段中都能以应用为核心,整体推动智慧校园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而促进智慧校园建设朝着一个必要的、稳定的、可连续发展的方向前进。基于上述原则与思绪,我们可将智慧校园建设分为4个发展,并对每个级别的核心特性进行定义,从而制定一套“智慧校园建设成熟度模型”。这既有助于学校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制定阶段性目的,帮助学校在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又可认为教育管理部门测量某一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成熟度提供一个有序的级别和评价方式。智慧校园成熟度模型各层级的基本特性如下:初始级(多媒体教学):学校能接入互联网,并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学校购买了一定的教育资源,个别教师制作了一些资源,但比较零散;学校有多媒体教学环境,并基本普及;信息技术工具基本作为演示工具使用;教师掌握基本的搜索技巧、演示文稿制作等技能;学校还没有系统关注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基本级(互联网接入):学校有智慧校园建设的计划及相应文献;制定了教师培训制度并分层次的组织全员教师培训;教师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与考核,有初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观念并在教学中进行应用;信息技术合理支持了授导式教学;学生具有基本的信息搜索、获取、集成技能。变革级(数字校园):各种信息系统的整合;建设了不同功能的智慧教室、未来教室等;学校教学与管理信息化;制定了系统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建设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平台,实现高质量资源“班班通”;教师通过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与考核,掌握多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论,能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开展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学生具有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