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绪论总论症——病人本身感觉到异常改变及医生经过四诊取得异常体征,即“症”包含症状与体征,是疾病和证候外在表象。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概括,它包含了病位、病因、病性以及邪正关系。反应出病变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改变本质。疾病——人体在病因作用下,机体邪正相争,阴阳失调,产生特殊病理改变,组成不一样病机及有规律演变过程,详细表现出若干固定症状和对应证候。疾病普通包含致病原因、病理性质、临床症状和体征、演变规律及预后等。第一章八纲辨证第一节表里辨证表里体表脏腑六腑五脏经络脏腑三阳经三阴经皮肤筋骨【临床表现】一、表证病因——感受六淫之邪,即风邪、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炽热之邪等。《景岳全书·传忠录》:“表证者,邪气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风寒暑湿燥火,气有不正,皆是也。”【临床表现】发病特点(一)风邪袭表证(二)寒邪束表证=表寒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烧,无汗,头身疼痛,鼻塞微咳,苔薄白,脉浮紧。【证候分析】寒邪束表,卫气不能宣发——恶寒重发烧轻,无汗。寒邪郁于经脉——头痛,身痛;肺失宣降——鼻塞微咳;寒袭于表,脉气鼓动于外,脉道拘急——脉浮紧。(三)暑邪伤表证【证候判别】(四)湿邪遏表证【证候分析】(五)燥邪伤表证【临床表现】恶寒发烧,口唇、鼻窍、咽喉干燥失润,皮肤干燥甚至皲裂,脱屑,舌苔干燥,口渴欲饮。或见干咳少痰,痰粘难咯,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脉象浮等。【证候分析】(六)热邪犯表证【证候分析】普通以热轻而火重,温邪与炽热同性,温为热之渐,火为热之极。(七)疫疠证候二、里证里证成因附:半表半里证三、表证与里证判别关键点第二节寒热辨证一、寒证【病因】【临床表现】二、热证【病因】【特点】【临床表现】三、寒证与热证判别关键点第三节虚实辨证《素问·调经论》:“血气不和,百病乃改变而生。”《素问·六微旨大论》:“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明代李中梓《医宗必读·古今元气不一样论》:“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气血充盈,则有邪外御,病安从来?气血虚损,则诸邪辐辏,百病丛集。”一、虚证(一)气虚类证【病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2.气陷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本证多由气虚深入发展——头晕目眩,少气倦怠,舌淡苔白,脉弱等。中气亏虚,脾运失健,清阳不升,气陷于下——久泄久痢。脱肛多见久泄久痢——中气下陷之象,或小儿正气未充,或大便干燥,排便时用力过分。3.气脱证【辨证关键点】【证候分析】(二)血虚类证【病因】【辨证关键点】体表肌肤粘膜组织颜色淡白+全身虚弱(四不养)【临床表现】面白无华或萎黄,唇色淡白,爪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血量少色淡,衍期甚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证候分析】2.血脱证【临床表现】(三)阳虚证【病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四)阴虚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五)津液不足证【病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二、实证病因(一)气滞类证【病因】【临床表现】【证候分析】2.气逆证【临床表现】3.气闭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二)血瘀证【病因】【临床表现】4.色诊——面色黧黑,肌肤甲错,或皮肤、口唇、甲爪紫暗,或皮肤丝状红缕,或腹壁青筋怒张。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象细涩,或结代,或无脉。【证候分析】血脉瘀阻——皮肤、口唇、爪甲紫暗,皮肤丝状红缕,腹壁青筋暴露,舌质紫暗,脉象细涩等症。妇女胞宫、冲任瘀阻——痛经、经闭、崩漏、不孕等。(三)水液停聚证1.痰饮证(1)痰证【辨证关键点】【临床表现】梅核气——喉中有异物梗阻感,吞之不下,吐之不出。(2)饮证【病因】多由脏腑机能衰退或障碍等原因引发。【辨证关键点】以水液质地清稀,停于胃肠、胁下、胸膈、四肢肌肉之间等。【临床表现】2.水肿(1)阳水=风水相搏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风水相搏,其证属实。风水偏寒——苔薄白,脉浮紧;风水偏热——舌红,脉浮数。(2)阴水【临床表现】(四)里实热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肠热液亏,传导失司——大便秘结。热伤津液——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均为里热之证。(五)里实寒证【临床表现】(六)虫积证【临床表现】(七)食积【证候分析】(八)毒证三、虚证与实证判别关键点虚证实证第四节阴阳辨证(一)亡阴证【辨证关键点】【临床表现】【证候分析】(二)亡阳证【临床表现】【证候分析】“阴不胜其阳”和“阳不胜其阴”都是阴阳两方平衡被破坏后,出现偏胜偏衰病理现象,假如阴阳偏胜偏衰深入发展,到了有阳无阴或有阴无阳地步,就会影响生命,出现《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经气乃绝”危象,甚至死亡。清人林珮琴在《类证治裁》亦说:“阴阳脱离,命立倾也。”注意亡阴证与亡阳证判别第五节八纲证候间关系一、证候相兼二、证候错杂(一)表里同病(二)寒热错杂表寒里热、表热里寒上寒下热证、上热下寒证所包括“上”、“下”部位只是一个相正确概念。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