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在教改之路上的思考一直以来我们中国教育的教改之路始终都没有停歇过这也足以能够证明国家对于教育发展寄予了厚望。第一阶段:19491975年:偏重双基quot;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第二阶段:1979---1982年: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第三阶段:1983---1989年:培养非智力因素与智力相结合。第四阶段:1990----今: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注重实践培养能力。而从1990年开始实行素质教育我们又经历了2001年《课程标准》的颁布2011年《新课程标准修订版》的颁布。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教育名师、教育大家来推广他们的教育研究成果但是这些研究成果放在全国他们的力量又是那样渺小。在仍然以考试分数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影响下众多的学校、教师不敢解放思想只能埋头教书。随着《课标2011》版的推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缺憾一一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我们遗憾地看到:1、教师的知识素养、管理能力、人文精神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发展。由于各地各学校的学习、研究氛围的不足导致教师多年来养成了不爱读书、不爱学习的不良风气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思想已经跟不上当前教育发展形势。2、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体系亟待完善。教育教学成绩全凭学生的一张试卷一个分数甚至给所有教师进行大排队依然存在hellip;hellip;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教育改革的发展。我们用单一的成绩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三六九等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歧视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一种制约。李镇西校长曾经说过:素质教育是不排斥考试但是要看考试的出发点是基于学生全面素质评价还是单一知识考查。为此我们对于学生评价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3、各地教学研究之路举步维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各地的教学研究热潮此起彼伏从王崧舟、窦桂梅、李炳亭、郭思乐、孟照彬hellip;hellip;到朱永新、李镇西的新教育实验我们看到了太多兢兢业业的身影。但是对于全国1600万教师而言这样的改革犹如茫茫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势单力薄。我们的教育将走向何方。我们如何才能尽快地摆脱这种被动的局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体会来谈一谈自己粗浅的看法:一、教育改革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毕竟我们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鲜活生命、具有鲜活个性特征的学生。这样我们撇开对学生的教育而专门研究课堂教学的改革是没有基础的缺失了教育者对于教育的认识、教育思想、文化底蕴、管理能力、创新工作能力以及教育的前瞻性我们的教学又从何谈起。为此教育改革我们应该从加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培训力度引导所有从教者对教育工作有一个全面的崭新的认识入手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研究、思考、善待每一个学生站在学生一生发展的高度去从事教育进行教育管理。这需要每一位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研究全面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而不单单是专业技能的提升做一名反思型教师。在这一方面朱永新教授和李镇西校长所倡导的新教育实验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童心、爱心、耐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让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可以说没有这样的高度认识没有这份对于生命成长的尊重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很难有效发展的。二、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是教改发展的保障。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依然存在着分数决定一切的现象。教育的高一级领导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就是学生的分数他们给老师们大排队排在前面的奖励排在后面的通报批评;学生们学习过程中有周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等等多种多样的考试。至于学生的思想怎样、学校的德育怎样、学生的人格、学生的特长hellip;hellip;都不会纳入评价的范围。这样的评价方式促使老师们只能教死书、死教书。同时也就造成了老师们凭经验传承知识不必接触过多的教育理论的厌学现象。长此以往教育者在痛苦中坚守受教育者在题海中历经轮回之苦。如此这般教师苦教学生苦学他们哪里还有对于学习的热情对于科学的探索与创新呢。剩下的恐怕只有厌恶了。为此我们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关注对学生全面素养的评价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教学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进行了教育改革完善了评价体系之后老师们对于教育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能够在学习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工作他们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充满了积极性与自主性我们再来谈课堂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经历了教师一言堂过度关注文本解读生本课堂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重新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人地位将课堂学习主权还给学生。同时确立了教师和文本在课堂教学中的服务角色认同。我们可以利用研究共同体来实现教师专业素养的快速提升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驾驭能力;也可以将学校教研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