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762382A(43)申请公布日2020.02.07(21)申请号201911140838.X(22)申请日2019.11.20(71)申请人大连理工大学地址116024辽宁省大连市高新区凌工路2号(72)发明人刘培启许海洋胡大鹏范海贵王泽武于洋阎琨(74)专利代理机构大连星海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21208代理人花向阳杨翠翠(51)Int.Cl.F17C1/12(2006.01)F17C13/0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5页(54)发明名称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57)摘要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属于移动式低温绝热压力容器领域。这种车载低温绝热气瓶主要结构特点在于其前支撑结构和后支撑结构。在不改变气瓶结构的前提下,前后支撑的内管和外管均设计成内外交错的迷宫式圆管结构,该结构可以在保证支撑结构强度的同时有效加长导热路径,相对于传统的圆管可大幅度降低漏热量。为了消除热胀冷缩引起的热应力,前后支撑结构采用前端固定、后端滑动的形式。其中,前端支撑固定可以方便气瓶与外侧进出口接管有效连接;后端采用支撑管滑移结构,克服了常规气瓶的后支撑圆柱体直径小、径向晃动大等问题。本发明还具有焊点少、结构简单和强度易保证等优点,该结构可用于存装其他类似的低温液化气。CN110762382ACN110762382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它包括内胆、外壳、端部管路和支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壳内设有包裹内胆的绝热层(15),所述端部管路包括穿过外壳进入内胆的进液管(16)、增压管(17)、出液管(18)和回气管(19),所述支撑结构采用卧式支撑或立式支撑;所述卧式支撑包括前支撑结构和后支撑结构,采用前支撑结构固定、后支撑结构滑移的形式,所述前支撑结构包含外壳前封头(1)、内胆前封头(4)、前焊接法兰(2)、迷宫式前支撑内管(3)、迷宫式前支撑外管(5)和前支撑连接盖(6),前焊接法兰(2)一端与外壳前封头(1)固定相连,另一端与迷宫式前支撑内管(3)焊接在一起,迷宫式前支撑内管(3)通过端部的前支撑连接盖(6)与迷宫式前支撑外管(5)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迷宫式前支撑外管(5)的另一端和内胆前封头(4)焊接在一起,前支撑结构通过前隔套(7)和外界环境隔开;所述后支撑结构包含外壳后封头(13)、内胆后封头(11)、后滑套法兰(12)、迷宫式后支撑内管(10)、迷宫式后支撑外管(9)和后支撑连接盖(8),后滑套法兰(12)一端与外壳后封头(13)固定相连,另一端的滑套内壁与迷宫式后支撑内管(10)的外壁成滑动配合,迷宫式后支撑内管(10)通过后支撑连接盖(8)与迷宫式后支撑外管(9)的一端连接在一起,迷宫式后支撑外管(9)的另一端与内胆后封头(11)焊接在一起,后支撑结构通过后隔套(14)和外界环境隔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其特征是:所述迷宫式前支撑内管(3)、迷宫式前支撑外管(5)、迷宫式后支撑内管(10)和迷宫式后支撑外管(9)根据漏热率设计成不同的内外交错的迷宫式结构,对于方形锯齿型迷宫结构的内管和外管,其管壁厚度为3-30mm,每个方形锯齿的轴向长度为1-10mm,形成内外交错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其特征是:所述迷宫式前支撑内管(3)、迷宫式前支撑外管(5)、迷宫式后支撑内管(10)和迷宫式后支撑外管(9)采用梯形、圆形、三角形或螺旋形状的迷宫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其特征是:所述绝热气瓶用于存装LNG、液氮、液氧或液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其特征是:所述立式支撑只采用前支撑结构,把绝热气瓶立式放置并固定。2CN110762382A说明书1/3页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迷宫支撑管式车载低温绝热气瓶,属于移动式低温压力容器领域,特别是目前快速发展的低温绝热气瓶。背景技术[0002]气瓶等移动式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工业原料、民用燃料的储运,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基础装备和人们生活重要的基础设施。据统计,我国气瓶等移动式压力容器年产量3000万台(只),在用量近1.4亿台(只),均居世界第一,具有量大面广、可移动性、介质易燃易爆等特性。因此,近年来国家特别重视气瓶等移动式压力容器相关技术研究。[0003]随着传统能源石油、煤日渐枯竭,加上石油、煤燃烧产物产生的温室效应和酸雨,使人类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人类越来越需要洁净的新能源。而氢能以其可再生的优势和丰富的资源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而且氢不会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