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2772594A(43)申请公布日2021.05.11(21)申请号202110189690.X(22)申请日2021.02.19(71)申请人朱刚地址5100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龙岐路500号君华香柏华府(72)发明人朱刚(51)Int.Cl.A01M1/02(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属于林业工程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包括安装座,安装座顶面安装有提手,安装座左右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夹持组件,安装座前端活动安装有卡座,卡座内卡接有诱捕管,诱捕管横管内开设有诱捕槽,诱捕管竖管上转动连接有加料组件,加料组件终端下方设有平铺组件,诱捕管竖管终端螺丝连接有收集瓶。本发明通过安装座安装在园林中各处,利用夹持组件的旋进,使得本装置可以夹持在树木上;利用活动安装的卡座,不仅方便本发明的装配,且便于活动安装诱捕管;利用诱捕管内部的特殊迷宫构造,使得向诱捕管上的加料组件加入诱捕剂后,害虫沿飘散的气味进入诱捕管,进而实现易进难出的诱捕效果。CN112772594ACN11277259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呈U型结构,且所述安装座(1)顶面安装有提手(101),所述安装座(1)左右两端对称设有两个夹持组件(2),所述夹持组件(2)包括夹块(201)及调节手轮(202),所述夹块(201)设于安装座(1)内侧,所述调节手轮(202)设于安装座(1)内侧外侧,所述夹块(201)内壁开设有夹槽,所述调节手轮(202)终端穿过安装座(1)外壁延伸至内部并通过销轴与夹块(201)外壁转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2)用于夹持树木,所述安装座(1)前端活动安装有卡座(3),所述卡座(3)内卡接有诱捕管(4),所述诱捕管(4)呈直角结构,且所述诱捕管(4)横管内开设有诱捕槽(401),所述诱捕槽(401)终端高于起端,且所述诱捕槽(401)由多个斜槽首尾连通组成,所述斜槽首端高于斜槽尾端,且所述诱捕槽(401)起端开设有广口,所述诱捕管(4)竖管上转动连接有加料组件(5),所述加料组件(5)包括加料管(501),所述加料管(501)呈直角结构,且所述加料管(501)横管端部穿过诱捕管(4)竖管外壁延伸至内部并连接有漏勺(502),所述加料管(501)竖管端部安装有漏斗(503),所述漏斗(503)端口铰接有开盖(504),所述开盖(504)通过环起及环槽与漏斗(503)卡接配合,所述加料组件(5)终端下方设有平铺组件(6),所述平铺组件(6)包括两个门开结构的平铺面板(601),所述平铺面板(601)设于漏斗(503)下方,且所述平铺面板(601)外壁与诱捕管(4)竖管内壁铰接,并在所述平铺面板(601)底面设有弹簧(602),所述弹簧(602)一端与诱捕管(4)竖管内壁连接固定,所述弹簧(602)另一端与平铺面板(601)底面连接固定,所述诱捕管(4)竖管终端螺丝连接有收集瓶(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3)呈优弧型结构,且所述卡座(3)开口内呈“>”型结构设有两个导块(301),并在所述卡座(3)外壁设有卡头(302),所述卡头(302)、导块(301)及卡座(3)为一体成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302)呈“7”型结构,且所述卡头(302)与安装座(1)外壁上开设的卡槽(102)挂接配合,并在所述卡头(302)折角外壁设有凸起(303),所述凸起(303)与卡槽(102)内的凸槽(103)卡接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管(4)横管外壁等间距开设有多个棱槽(402),所述棱槽(402)与卡头(302)内壁上的凸棱(304)卡接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诱捕管(4)竖管上相对漏勺(502)一侧嵌设有玻璃板(403)。2CN112772594A说明书1/4页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林业工程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林业害虫诱捕装置。背景技术[0002]现有技术中的害虫诱捕装置,多是利用诱捕剂将害虫引诱,而后利用杀虫药或电击或围困将害虫捕杀,或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夜间进行捕杀,相关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但是多数的诱捕装置的捕杀效果并不好,另外利用杀虫药毒杀常会使害虫具有耐药性,导致无法长期使用。[0003]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2010878995.7的专利文献提供一种林业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