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机关信息化管理学习心得今天相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在马克思看来划分一个时代不在于生产什么而要看用什么来生产是工具的变化引发了时代的变革。但时代交替并不是简单的工具性改变更为重要的是使用工具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更发生了质的改变。就像人们曾经用斧头砍树后来又用锯来锯树不仅“锯”代替了“斧头”而且使用方式也由“砍”变成了“锯”。同理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化工具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机构编制管理的模式也应该做出调整和创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机构编制管理的成效。结合对信息化和机构编制管理的认识与理解笔者认为创新机构编制管理模式要以实现“五化”为目标。一、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联动化机构编制管理处于行政管理的源头位置但其自身的能力和资源有限需要组织、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随后拿起管理的接力棒才能有效完成整个行政管理过程。就当前现状而言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与组织、人事、财政等行政部门在事实上经常处于相对分离的割据状态虽有业务联系但联动效果不能有效实现。其主要原因是数出多门本该在人事、财政等管理环节作为工作依据的编制信息不能实现有效共享同时也没有相应保障措施来维护编制的法规性尊严。因此亟需在部门之间构建一个协调配合、资源共享的联动管理机制而不是相互争权、彼此冲突的耗散机制;同时就机构编制部门本身来讲也需要建立并完善一套包含申请、审批、核准、公示、督查、处理、反馈等递进的管理流程让管理无处不在才能真正管住、管好并用活有限的执政资源。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通信技术等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网络的介入把行政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都联结到了一起就像一个有机体一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管理效应随着制度的健全正在逐渐形成至少已经从技术角度为机构编制信息共享和联动管理提供了平台。目前中央编办研发的《实名制管理系统》XX省编办正在建设并应用的《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都是为达到联动管理效果实现管理的协调、配合和制约而开发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信息化管理工具XX省编办独立设置后才出台了审办分离的管理措施以及空编使用的管理规定。从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效果:过去虽然也规定空编进人必须符合相应的结构标准和职数要求但是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很难实现这一管理目标;现在有了《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则可轻松实现这一目标了。随着《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功能的健全和配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凡与机构编制相关的信息都将逐渐统一由系统来管理以彻底解决数出多门的问题。凡涉及机构编制管理的业务内容也将统一通过系统来办理以达到数据共享、根除底数不清的问题。届时机构编制管理的联动局面自然也就形成了。二、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趋向质量化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是机构编制管理的核心内容。每一名机构编制工作者都知道要依据职能设定机构依据机构核定编制但依据什么来确定职能呢。从编制管理学角度讲:“职能的产生取决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应该依据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来确定职能。但要掌握始终处于变化中的社会发展客观需要仅靠数量有限的机构编制工作者无论在人力上还是在能力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工作中的机构编制管理只能相对偏重于事前审批而审批之后的效能管理以及审批之前的职能确定等工作环节必然会受到弱化导致机构编制管理中出现一些漏洞造成超编、混编、混岗、吃“空饷”、底数不清等问题也就不可避免了。今天电脑代替了人脑可以无限存储并处理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料互联网可以随时提供我们需要的各种信息。联网后的《实名制管理系统》和《编制人事财政综合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触角伸到每一个工作环节。基于这样的信息化背景机构编制工作完全可以由阶段式管理走向全程控制。XX省编办已经提出今后不仅要管数量更要管质量。今年独立设置后的XX省编办非常忙主要原因不是因为工作多了而是因为新的机构编制管理模式正在形成过程中目前已经完成的机关基本制度建设、基础资料政策法规的收集整理、机构改革成果的检查验收、机构编制信息的核查以及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调研都是为实现“质量化”的管理目标而做的基础性工作和积极的努力。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机构编制管理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调研工作变得越来越高效和快捷机构编制管理也越来越客观和科学单纯的数量审批式管理正在逐步趋向包含职能研究和效果评估的质量化管理。三、通过信息化让机构编制管理实现同步化统计工作是机构编制管理的一项基本业务也是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过去人工的统计方式不仅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有时还会出现为了掩盖管理问题而人为修改统计结果的情况更为不可避免的是等到统计结果作为管理者决策依据时候实际工作中数据已经发生了改变因此决策依据的只能是相对准确的统计结果。决策的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