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路径农业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在历史的长河中协同生存环境的变迁而创造并传承至今的农业生产生活的知识、技术、经验、景观等的系统集成主要包括传统的农耕技术与经验、生产生活制度与工具、农耕民俗与信仰、农业产品和景观等[1]。囿于传统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劳动力机会成本增加、专项保护资金短缺等现实因素农业文化遗产作为还原社会生活历史记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基石”的原真性、活态性、复合性等正面临着被冲击、被边缘、被破坏、被遗忘的境遇。因应“乡村振兴”“美丽中国”等国家战略在景观、旅游层面充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探索保护式旅游开发既是对原真性的扬弃又是对活态性的传承更是对复合性的关照。1XX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的现实基础XX市地处XX省北部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与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地形地貌孕育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创造了桑基鱼塘、太湖溇港(塘浦圩田)、淡水珍珠养殖等农业文化遗产(表1)成就了“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的美誉。2XX市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的核心要素是遗产主要功能是确立地方的文化身份、定义地方的文化坐标与传统意义上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本质迥异。从旅游资源的范畴来看农业生产生活的知识、技术、经验、景观、生物多样性等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不可或缺的元素。2.1绝不能忽视社区的重要性。农业社区是农业文化遗产存在的空间载体。作为农业社区生产、生活的最基本单元农民不仅是农业文化遗产创造、传承、保护的主体而且是保护式旅游开发的主体和利益相关者[2]。因此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式旅游开发必须保障农业社区的利益、关注农民的诉求。以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这项已经存在了2500余年的古老生产模式为例受经济效益的驱动农户偏重规模化发展特种水产养殖;重养鱼、轻养蚕导致基、塘比例严重失调破坏了鱼塘深挖、垫高塘基、基上栽桑、桑叶喂蚕、蚕沙养鱼、鱼粪肥塘、塘泥壅桑的农业生态系统循环。近年来XX市XX县区通过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保护发展规划、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等途径对桑基鱼塘进行系统的保护性开发。在现存4000hm2桑地和10000hm2鱼塘的基础上又新建了近1333hm2的果基鱼塘、油基鱼塘、菜基鱼塘依托古村荻港、休闲浔练等乡村旅游集聚示范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精准发展休闲观光体验的农家乐、渔家乐实现了历史价值与旅游开发、传承保护与经济产出的和谐共赢[3]。2.2要特别注意资源的脆弱性。保护式旅游开发在本质上仍属于旅游的范畴对农业文化遗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是一种人为的干扰。设若干干扰达到或超越一定的临界点势必对农业生态景观、文化景观等基底的承载力产生破坏进而打破农业文化遗产生态系统的平衡。脆弱性不仅体现在农业文化遗产的可视景观要素上而且还内蕴在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文化集体记忆中。由于气候、地形地貌、水土资源的多样化加上不同类型的地理实体中农业要素在数量、质量、结构比例、组合方式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农业文化遗产的地域特色鲜明、文化脆弱性很强[4]。因此保护式旅游开发既要关注农业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更要尽可能减少旅游开发对地域文化、村落精神的冲击、涵化。南宋时期叶金扬发明并在当时XX县区的钟管、洛舍、雷甸、十字港一带推广附壳珍珠养殖技术实现了珍珠从自然界的偶然形成到有意识的人工自觉培育的转变。发轫于此、延续至今的德清淡水珍珠传统养殖与利用系统目前已经涵盖了人工植珠、鱼蚌混养、品质鉴定、加工及深加工等技术要素和以放鱼秧、请财神、拜塘头五圣、吃鱼汤饭等珍珠文化民俗。长达8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珍珠的大规模人工养殖并未给XX县区带来水体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反而是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带来的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XX县区的珍珠养殖业。2.3应审慎决策旅游发展模式。将物种、景观、生态、文化等要素的多样性合理、精准转化为保护式旅游开发的吸引物形成遗产认知感受地方认同是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内生动力与可持续源泉。教育、科普功能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的核心功能需要科学设计保护式旅游开发的项目、线路、产品增强遗产地及利益相关者的内源性保护意识实现传统农业生产生活知识、技术、经验的代内、代际传承。因此简单的农家餐饮、休闲观光项目或高端度假旅游、温泉旅游、高尔夫球场等高耗水的旅游方式都不是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应有的题中之义。在进行保护式旅游开发之前必须开展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系统影响评估与风险防治;保护式旅游开发完成并投入运营后对原住民、游客要进行相关的培训、引导最大限度地减少旅游开发对活态性、多样性、复合性的冲击。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式旅游开发的模式必须是基于农业社区的、协同自然和文化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