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节能减排市场潜力分析1低碳经济的发展12节能增效减排项目的潜力和障碍22.1能效项目的定义22.2能效项目的总体市场规模22.3能效项目的推动力和障碍23汇众推动能效项目实施的作用和模式44近期的工作思路44.1工业锅炉的替换和改造44.1.1我国燃煤工业锅炉利用的现状44.1.2高效清洁锅炉技术之一:新型高效煤粉锅炉54.1.3高效清洁锅炉技术之二: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64.1.4项目收益分析74.2节能灯84.3通过变频调速器为电机系统节能105远期的工作思路111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模式。低碳意味着经济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停止对碳基燃料的依赖实现能源利用转型和经济转型;经济意味着要在能源利用转型的基础上和过程中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这种理念不能排斥发展和产出最大化也不排斥长期经济增长。英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低碳经济社会;日本正致力于发展低碳技术;德国环保技术产业有望在2020年赶超传统制造业成为该国主导产业;美国投入巨资研发从生物燃料、太阳能设备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发电厂等环保技术。今后两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落实节能减排目标是实现“十一五”环境保护领域两个控制性指标的关键。中国的长期发展战略要积极地借鉴、吸收、消化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加快实现国家战略部署及早开展各项相关行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为低碳经济发展保驾护航。2节能增效减排项目的潜力和障碍2.1能效项目的定义在本文中我们定义能效项目为工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节能增效项目通过应用先进的技术和实施合理的运营可以达到能源的节约节约能源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包括温室气体、二氧化硫、COD在内污染物排放。据预测2020年中国能源消耗的20%能够通过先进技术和合理运营的而节省。能效项目和技术的例子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国家重点节能技术推广目录(第一批)》(以下简称《目录》)有充分的列举和详细介绍。《目录》选定50项重点节能技术目前这些技术普及率最低不到1%一般在30%-40%此《目录》的发布以及通过重点的节能技术推广将加快推进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节能潜力大的节能技术的普及应用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同时企业对于节能增效资金的市场支持需求也越来越大。2.2能效项目的总体市场规模我国“十一五”计划纲要提出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电耗下降7%并被列为约束性指标。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以“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包括钢铁、有色、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余热余压利用、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以及工业锅炉(窑炉)改造项目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为基础计算按照节约吨标准煤投资额约1500元至2000元计我国“十一五”期间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人民币以上。以50%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计节能融资市场至少应该有3000亿元的市场规模。2.3能效项目的推动力和障碍在经济、社会和政策法规等方面节能增效项目的推行和实施的推动力列举如下。政策引导:国家”十一五”计划的重点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节能减排计划使单位GDP能耗下降20%;环境问题: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硫、COD排放已为大众所接受低碳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各地政府纷纷意识到单纯追求GDP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城市我国占16个我国每年75万人因污染早亡我国每年因污染造成的早逝或疾病带来的损失高达1500亿人民币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环境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工作;经济影响:高的能源价格也促使企业开展节能增效工作以降低能源成本;企业社会责任:目前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正大大加强这也推动着企业实施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尽管节能增效项目有着大量的市场机会和有利的国家节能减排产业政策目前能效项目的实施仍然存在众多障碍:企业的角度:大多数企业的资金和精力都投入在核心业务上对于投入能效项目相对慎重而且企业对于能效新技术利用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同时许多企业的财务信用不高融资的困难较大这些都导致了企业推行和实施节能降耗增效的力度有限;银行的角度:能效项目由于项目投资回报期长同时单个能效项目的融资额度也不大如果银行负责开发能效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进行能效项目的评估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积累能效专业和技术知识、以及相应的经验来控制项目风险;政府的角度:政府的行政职能决定了政府难以直接组织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等节能服务尚未广泛推广而且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有限;技术的角度:国内成熟的技术推广不足国外技术缺乏进入中国市场的指导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