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一、细菌的传播与致病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主要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少部分也可通过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的胃肠道外接种传播。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沙门菌还可引起胃肠炎和败血症。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的细菌进入小肠在肠腔内碱性环境、胆汁和营养物质的适宜条件下繁殖。伤寒沙门菌入侵肠黏膜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因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此阶段属潜伏期患者无症状。伤寒沙门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相当于初期)。病程第23周伤寒沙门菌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经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来白胆囊的伤寒沙门菌部分通过小肠黏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的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在所有肠道病原感染中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感染是最严重的伤寒沙门菌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但伤寒持续发热的发生机制则主要是由于病灶中的单核-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所致。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尤其是细胞免疫作用的发展细胞内伤寒沙门菌逐渐被消灭病变亦逐渐愈合患者随之恢复健康。少数患者在病愈后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菌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副伤寒致病机制与伤寒类似。从临床表现上看伤寒的潜伏期为7~23d一般为10~14d。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发热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和咳嗽等。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梯形上升可在5~7d内高达39~40C。病程第2~3周常出现伤寒的典型表现如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d;出现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尚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可出现澹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于病程7~13d皮肤出现淡红色玫瑰疹。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副伤寒甲、乙潜伏期为2~15d一般在8~10d。起病时可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2~3d后出现发热等伤寒临床表现胃肠炎症状减轻。弛张型发热较多见每天波动大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明显(副伤寒乙尤为多见)。玫瑰疹出现转早、较多、较大颜色较深。副伤寒丙临床表现复杂起病急体温上升快不规则热型常伴寒战。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其次为伤寒或胃肠炎型。热程一般约2~3周。二、细菌的生物学特性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直杆菌大小0.7~1.5闵”2.0~5.0"多具有周鞭毛能运动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5~37CPh6.8~7.&它们对营养的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出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