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内伤发热【概述】【文献摘要】4.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在《内经》五脏热病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五脏热证的用方钱氏并将肾气丸化裁为六味地黄丸为阴虚内热的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剂。5.金元李东垣对气虚发热的辩证及治疗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以其所拟定的补中益气汤作为治疗的主要方剂使甘温除热的治法具体化。李氏在《内外伤辨惑论》里对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6.朱丹溪对阴虚发热有较多的论述强调保养阴精的重要性。7.《景岳全书·寒热》对内伤发热的病因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特别对阳虚发热的认识足以补足前人之所未及其拥有大补元煎、六味回阳饮等作为治疗阳虚发热的主要方剂值得参考。8.明·秦景明《症因脉治·内伤发热》最先明确提出“内伤发热”这一病证名称拟定的气虚柴胡汤及血虚柴胡汤可供治疗气虚发热及血虚发热参考。9.清·李用粹《证治汇补·发热》将外感发热以外的发热分为郁火发热、阴郁发热、骨蒸发热、内伤发热(主要指气虚发热)、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痰证发热、伤食发热、瘀血发热、疮毒发热共11种对发热的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归纳。10.《医林改错》及《血证论》二书对瘀血发热的辩证及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范围】发热的基本概念临床发热诊断标准:口温:>37.3℃;腋温:>37.0℃;肛温:>37.6℃;或昼夜体温波动>1℃。临床分类标准:临床上将发热分为低热(口温37.4℃~38℃)、中等度热(38.1℃~38.9℃)、高热(39℃~39.9℃)和超高热(>40℃)。慢性低热:体温升高在37.5℃~38℃(口温)并排除生理性原因持续2周以上者。热型分类:稽留热驰张热双峰热间歇热波状热不规则热等感染性发热(>59%):细菌、病毒、真菌结核、艾滋病FUO肿瘤(占第2位):血液系统实体瘤血液病:溶贫出血性疾病骨髓坏死非感染性发热风湿病:SLERAstillDM/PMSS内分泌疾病:甲状腺疾病下丘脑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功能性低热:感染后低热术后低热神经功能性低热【病因病机】实——由气郁化火、瘀血阻滞及痰湿停聚所致者其基本病机为气、血、湿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虚──由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及阳气虚衰所致者其基本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或因阴血不足阴不配阳水不济火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气外浮而发热。病因病机气虚发热的机制强调:1.发病:本病病机比较复杂可由一种也可由多种病因同时引起发热如气郁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2.转归:久病往往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以瘀血病久损及气、血、阴、阳分别兼见气虚、血虚、阴虚或阳虚而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其它如气郁发热日久伤阴则转化为气郁阴虚之发热;气虚发热日久病损及阳阳气虚衰则发展为阳虚发热。3.预后:内伤发热的预后与起病的原因、患者的身体状况有密切关系。据临床观察大部分内伤发热经过适当的治疗及护理均可治愈。少数患者病情缠绵病程较长虚经一定时间的治疗方能获得明显疗效。而兼夹多种病证病情复杂以及体质极度亏虚的患者则其疗效及预后均较差。4.脉诊对病情的判断有较大的意义如《张氏医通·热》说:“热而脉静者难治脉盛汗出不解者死脉虚热不止者死脉弱四肢厥不欲见人利下不止者死。”【诊查要点】[鉴别诊断]三、相关检查发热尤其是较长时间的慢性发热涉及多个病种必要时可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以进一步协助诊断。1.血、尿、粪三项常规检查血沉测定心电图以及X线胸部透视或摄片应作为慢性发热时必须进行的检查。2.怀疑结缔组织疾病时作链球菌溶血素“O”效价测定、血中狼疮细胞检查以及有关血清免疫学检查。3.怀疑肝脏疾病时作常规肝功能检查。4.怀疑甲状腺疾病时作基础代谢检查。5.有未能解释原因的严重贫血时须作骨髓象检查。【辨证论治】2.辨病情轻重重──病程长久热势亢盛持续发热或反复发作经治不愈胃气衰败正气虚甚兼夹症多轻──病情较短热势不盛间断发热正气不虚兼夹症少若内脏无实质性病变仅属一般体虚所致者病情亦轻二、治疗原则根据证候、病机的不同而分别采用有针对性的治法。实证──治宜解郁、活血、除湿为主适当配伍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