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9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肿瘤分子靶向药物临床应用进展引言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内容提要什么是靶向治疗?不同抗肿瘤药物作用机制传统化疗的缺点靶向药物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理想的靶向抗肿瘤药物肿瘤治疗的新靶点FDA批准上市的靶向药物目前美国后期开发中的抗肿瘤靶向药物(一)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分类(二)各类概述及代表药物简介1、单克隆抗体FDA已批准上市的抗肿瘤单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的组成成分单克隆抗体分类单抗的结构特点单抗治疗肿瘤的生物学基础单克隆抗体抗肿瘤机制单克隆抗体药的合理应用原则单克隆抗体药的合理应用原则单克隆抗体治疗实体瘤存在的难题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抗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国际工作分类B、C和D亚型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CD20阳性弥漫大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DLBCL)应与标准CHOP化疗(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8个周期联合治疗。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1998年9月25日上市是一种将人IgG1稳定区和针对HER-2胞外区的鼠源单抗的抗原决定簇嵌合在一起的人源化抗-P185单克隆抗体。作用机制:干扰HER-2的自身磷酸化及阻碍异源二聚体形成抑制信号传导系统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1)适用于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2)单药物治疗已接受过1个或多个化疗方案的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3)与紫杉醇或者多西他赛联合用于未接受过化疗的HER2过度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1)用药注意事项(2)2004年2月26日上市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IgG1单克隆抗体为人和鼠EGFR单克隆抗体的嵌合体由鼠抗EGFR抗体和人IgG1的重链和轻链的恒定区域组成。作用机制:与EGFR有很强的亲和力能封闭生长因子的结合位点阻止配体诱导的受体活化和磷酸化抑制酪氨酸激酶活化阻断与肿瘤细胞增殖有关的信号转导通路抑制细胞增殖抗血管生成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1)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西妥昔单抗与伊立替康联合应用于EGFR阳性、伊立替康治疗失败或耐药的复发或转移性直肠癌或单药用于不能耐受化疗的结直肠癌。(2)美国FDA也批准将西妥昔单抗联合放疗作为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癌的一线治疗方案。(3)2007年爱必妥在中国成功上市用于治疗上述两种疾病。西妥昔单抗是目前发现唯一可逆转化疗耐药的靶向药物用法用量应用注意事项(二)各类概述及代表药物简介2、小分子酪氨酸激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简介目前已上市的PTKIs及其结构2001年5月10日美国FDA批准伊马替尼治疗Bcr-Abl基因错位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02年2月美国FDA批准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该药是靶向治疗最成功的范例。伊马替尼可能作用机制临床适应症用法用量剂量调整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时剂量调整用药注意事项2002年7月美国FDA批准吉非替尼单药治疗铂类和多西紫杉醇治疗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用机制:苯胺喹唑啉化合物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KinaseInhibitorTKIs)。与EGFR的ATP激酶结合位点上的三磷酸腺苷竞争阻断其酪氨酸激酶活性进而阻断EGFR的信号传导通路。临床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治疗不能手术的晚期肾细胞癌。治疗无法手术或远处转移的原发肝细胞癌。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二)各类概述及代表药物简介3、抗肿瘤血管生成药血管发生中内皮细胞的激活、分裂及迁移血管生成的“开关”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理论基础作用机制抗血管生成药分类抗血管生成药的缺点贝伐单抗是第一个FDA批准进入临床的抗血管生成靶向制剂。与标准化疗联用作为结肠直肠癌的一线和二线用药以及肺癌联合治疗的一线用药。在转移性结肠直肠癌、肺癌等治疗时与标准化疗联用已显示可改善患者生存率日。贝伐单抗作用机制1)2004年2月26日美国FDA批准贝伐单抗联合以5-FU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使其成为世界上第1个批准上市的VEGFR抑制剂。2)2005年美国NCCN治疗指南将贝伐单抗联合PTX+CBP方案作为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3)2006年10月11日美国FDA批准将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作为局部进展、复发或转移的非鳞型的NSCLC的一线治疗方案。用法用量用药注意事项恩度是我国新近自行研发的全球唯一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2005年获中国新药证书。作用机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血管生成抑制类新生物制品其作用机理是通过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