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职院校基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的探讨【摘要】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课程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职就业主要面向中小企业那么《财务管理》课程改革也必须遵循这个思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它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其培养的毕业生必须能够主动融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所以必须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实施人才培养。落脚点就在于要以市场的实际需要改革课程内容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特点结合行业岗位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融入课程内容。只有这样课程教学才能贴近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才能办出特色。一、市场需求决定课程改革方向高职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调查毕业生就业流向是实现培养目标、持续改进培养方案的重要手段。经调查高职毕业生大部分流向中小企业。这一现象决定《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必须以适应中小企业为主为中小企业培养财务管理专门性人才。1、麦可思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民营企业/个体”是大学毕业生就业最多的雇主类型“211”院校中有35%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非“211”本科院校中有47%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高职高专院校中有62%的毕业生就业于“民营企业/个体”。而腾讯与麦可思联合进行的2013年应届大学生毕业流向调查数据显示至2013年5月止已有超过50%的高职毕业生签约雇主类型为“民营企业/个体”。而从统计部门的数据可以看出以企业规模区分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划分为中小企业。由此可见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对象大部分集中在中小企业。中国和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小企业都是支持社会就业的主渠道是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重要的生力军是保证社会稳定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力量。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总体数量巨大超过了企业总数的九成以上目前有中小企业大约1240万户创造了80%以上的社会就业60%的GDP50%的税收。(李子彬2013)它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管理“三流”即“资金流、人事流、物质流”。其中以资金流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所在所有的企业发展、风险、收益、治理等都体现在财务管理中企业的各个层次管理均或多或少地牵涉到资金管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因为发展时日不长规模小管理基础单薄融资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较弱等缺陷越来越容易陷入窘境甚至破产。大量中小企业发展与倒闭的案例证明影响众多中小企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在于其无法实施有效管理。尤其是忽略了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也是导致其发展停顿甚至破产倒闭的诱因。在资金管理中中小企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融资问题。所以毫无疑问地中小企业必须从上到下改变发展思路引入有熟练技能的一批专门性财务管理人才为其打破僵局找到出路。结合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特点既然大部分的毕业生流入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在以资金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上存在诸多缺陷。那么以培养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服务的高技能型人才就是高职院校《财务管理》课程的培养目标。二、当前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财务管理》课程是高职财会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它是一门研究公司定价与治理、融投资抉择等涉及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风险和收益、估价、筹资、项目投资、营运资本管理、收益分配和报表分析等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专业性相当强的课程涉及到高等代数、财务会计等相当广泛知识。事实上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教、学双方均感到枯燥吃力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在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时总觉得所有知识点在企业里“可能”会用到以后考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时会用到。为了学生的日后发展平台计大量灌输《财务管理》各种层面的、各种内涵的知识点恨不得把课程所有的相关内容全部塞到学生脑袋里却发现教学效果达不到理想状态。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财务会计核算知识但那仅仅是事后反映从既定的会计制度角度出发为企业已经发生的资金运动进行核算、总结和反映。而财务管理要求在事情尚未发生前进行预判没有既定的标准。学生往往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而且财务管理计算量大公式多变化灵活对于按标准框架学习的高职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领域。在长期的高职《财务管理》教学中笔者感到校内教学和社会需求有脱节之疑。一是专业按照学生的发展平台和各种考证要求高标准高层次地设计《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和标准而不管这些内容或标准是否是企业的实际需要;二是企业非常需要懂实际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