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教育部和社会的广泛高度关注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如何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学生管理者的视角从一个理念、两种模式、三位一体、多方联动四个方面力求构建一个教师全员参与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同样明确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可见在高校教育当中心理健康教育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越来越受到高校管理者和大学生的重视。如何打造一个顺应时代要求、符合当代大学生特点、促进校园平安和谐发展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以高校学生管理的视角从一个理念、两种模式、三位一体、多方联动四个方面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1一个理念一个理念即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的理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两个既存在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工作。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心理学与教育学相关为理论基础注重个人的体验、发展与成长以缓解大学生心理冲突、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挫折应对能力、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或一对多的互动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与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则是以服务我国政治全局、维护国家、校园稳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出发点和着力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社会主义为理论基础。多采用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以教条的形式给予大学生“是非曲直”的概念与社会准则。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理论基础、工作方式虽存在一定差别但是两者的根本目标都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推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最终落脚点都是培养出顺应当代社会需求高能力、高素质人才。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成才更需要培养学生“成人”除专业学习的教育以外更需要对高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进行教育和培养使学生拥有正确的立场、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拥有健康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才能使学生顺应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不同在教育形式和模式上要摒弃以往的灌输式、强压式教育要以学生接受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通过心理咨询模式了解学生所思所想、聆听学生诉求、接近学生内心在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上通过座谈、团体活动的形式将社会主意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大学生。另一方面在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要具备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在高校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应学习一定心理学技能。从单兵作战转化为心理教育工作人员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整合的全员教育模式。2两种模式两种模式指个别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模式与广泛开展全员心理健康普及化教育模式并行并重。第一种模式是以心理咨询的模式对于存在心理危机的学生给予专业评估必要时及时转介、对于部分存在心理困扰的学生给予专业的咨询及时的疏导避免心理危机的产生。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专业性强针对性强能够对主动求助的学生给予及时、充分的帮助和辅导但其缺陷在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服务面窄也会使在校学生有所误解认为只有“有问题”的人才去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接受辅导和咨询。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单纯的心理咨询除了服务于个别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更应该具备育人的功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已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落脚点。因此第二种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更具备预防性和教育性其形式也更加多样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团体活动、校园文化、网络宣传、师生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健全人格、身心全面发展。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发展为主以完善和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增长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理念。3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指师师之间分工合作、师生之间强化指导、生生之间朋辈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