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隐喻在产品界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摘要: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方式被广泛地应用于交互设计表达中。本文通过探寻交互设计中的隐喻现象从信息传达、行为塑造和情感引导三个层面上对隐喻在交互设计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并归纳出隐喻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原则为基于隐喻的交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关键词:隐喻认知交互设计中图分类号:TB4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76-02前言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人类正经历着由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的变革。信息、通讯等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为满足人们随之而来的工作生活需求各式智能化、高科技的设备终端应运而生。而当面对这些功能形式日趋繁杂多样的设备终端时隐喻无疑在扮演着缩小设计者与用户之间认知差异的重要角色有效地将设计者的设计意图传递给用户。尤其在交互设计中隐喻已然成为了一种有效的设计表达手段。一交互设计中的隐喻现象最开始隐喻是在语言学领域中进行研究的但逐渐人们发现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们对事物的一种认知思维其实质被认为是通过另一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事物是在彼此事物的暗示之下感知、体验、想象、谈论此类事物的心理行为、语言行为和文化行为。在交互设计中隐喻已经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无论是计算机系统软件还是移动终端的应用程序甚至是互联网平台界面都能轻易发现隐喻的身影。例如系统操作界面被隐喻的称为“桌面”就很容易依照现实经验联想到它放置文件和工具的职能。“桌面”上放置的垃圾桶式的图标(如图1所示)也很容易让用户理解它是用来丢弃废物或寻回不慎遗弃的重要文件。这种的图像形态上的隐喻是最为常见的而隐喻的表达形式还体现在色彩、功能、声音、行为、心理等诸多方面例如蓝、黑、灰通常被用来表现科技感急促的警报音能终止用户的操作行为曲线感的造型加鲜艳的色彩更能迎合女性的心理。在交互系统的建立过程中隐喻已经被设计者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应用到了设计的表达中他们需要考虑则是让隐喻在设计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二交互设计中隐喻的作用1信息传达对于系统的交互设计而言设计者应当使用用户能够理解的设计语汇及表现手法来替代技术性的专业术语以达到设计者与用户之间的真正交流。而这种表达往往需要与真实的世界相结合让信息形象化、自然化、逻辑化使抽象的功能意义更符合用户的现实经验。隐喻正是这样一个方式能给人以可预测性用户能够轻易地理解你设计的软件应用。这是一种不需要重新去学习的方法当用户操作时他们就已经知道下一步即将出现什么呈现什么如果不成功可以如何返回即使这是在用户的第一次操作。如在ISO系统手机界面设计中(如图2所示)图标的文字名称部分被缩小、弱化而在图标的形象设计中则加入带有隐喻性的符号这样的设计即使是在没有文字名称的帮助下我们也能容易地理解“话筒”代表手机通话功能“信封”代表收发信息等。不难看出设计者运用隐喻在寻找到恰当的符号语言与功能相联系后通过合理的设计表达就能符合用户的认知传达有效信息方便其操作。2行为塑造在设计进行的过程中离不开设计者与用户之间的双向沟通每―方在有所动作之后都会得到对方的回应。伴随着这种默契的沟通产品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会产生一些硬性的思维记忆并被设计者隐于产品升级或新产品开发中用户则会凭借过往的使用经验与新产品进行交互。整个这一系列活动就是在塑造行为。拿色彩来说它们除了其本身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三要素外并无其他意义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它们会被赋予新的意义并产生相应的行为活动。以交通信号灯为例最初的设计者选择了红、绿两色来示意停止和前进并沿用至今红和绿被赋予的新意义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产品的交互中红色通常表示行为的禁止而绿色表示行为的允许。直至今日当我们的手机因来电响起时不论它是什么品牌、型号如果想要接通那就选择绿色。3情感引导JonKolko曾说:所谓交互设计是人与产品、系统或服务之间创建的一系列对话。从实质上讲这种对话既是实体上的也是情感上的。如果合理地应用隐喻于交互设计中能使原本中性的交互界面情感化、性格化与用户产生情感层面上的共鸣使用户对交互信息的接收由被动转为主动而这种表达越符合用户逻辑、贴近现实就越容易让用户理解甚至不用再学习。就如这款名为iBooks的图书阅读APP界面(如图3所示)设计者以图书摆放于书架的表现形式来代替图书菜单的单调罗列这种隐喻的表现让用户体验变得更具真实感。其阅读交互界面更是仿照了书本的形式(如图4所示)并在滑动翻页的行为过程中配合以卷角翻页的动画反馈将用户导入到原始的阅读情境。这样的设计完全符合用户对阅读行为的认知让人与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