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102949874A*(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2949874A(43)申请公布日2013.03.06(21)申请号201210455326.4(22)申请日2012.11.13(71)申请人北京碧水源膜科技有限公司地址100407北京市怀柔区雁栖经济开发区乐园南二街4号(72)发明人陈亦力文剑平李天玉李锁定郭莎莎(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市商泰律师事务所11255代理人毛燕生(51)Int.Cl.B01D29/15(2006.01)B01D29/92(2006.01)C02F3/10(2006.01)权利要求书权利要求书1页1页说明书说明书77页页附图附图22页(54)发明名称一种絮体自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絮体自过滤装置,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自过滤单元,自过滤单元包括一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外表面包裹有多孔过滤材料层,多孔过滤材料层的外侧有絮体层,支撑结构内有一水管连接至外部的虹吸出水管。絮体层为多孔过滤材料层自身的毛絮截留污泥形成。将本发明的自过滤装置的出水,通过虹吸方式进入后续的细孔膜过滤系统,保证后续系统的高效运行。由于廉价简单的自过滤装置进行了泥水分离的预处理,出水水质优良,降低了整个工艺的总运行成本。尤其将本发明的自过滤装置与浸没式超滤系统结合,替代传统的MBR,用来深度处理污废水,其吨水处理成本仅占传统MBR工艺处理成本的20-30%,且出水水质优于传统MBR出水水质。CN1029487ACN102949874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絮体自过滤装置,包括若干并联连接的自过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过滤单元包括一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外表面包裹有多孔过滤材料层,多孔过滤材料层的外侧有絮体层,支撑结构内有一水管连接至外部的虹吸出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体层为多孔过滤材料层自身的毛絮截留污泥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为管材结构,管材的外壁均布有进水孔,进水孔的开孔率为50-9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结构为框架型结构,框架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或柱状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过滤材料层表面为疏松多絮状,采用无纺布、棉麻、涤纶布或纤维堆丝中的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孔过滤材料层的孔径为1-1000μ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过滤单元内还设有一液位计。8.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设置在细孔膜过滤工艺的预处理工艺中,絮体自过滤装置的虹吸出水管连接在后续细孔膜过滤工艺的入水装置中。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絮体自过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运行初期采用运行通量为2-20倍通量实现1min内出水水质稳定;水质稳定后,正常运行通量为0.7-0.95倍的临界通量。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絮体自过滤装置设置在好氧池中,好氧池内设有曝气装置,利用好氧池内的曝气装置对絮体自过滤装置的污泥进行在线冲洗。2CN102949874A说明书1/7页一种絮体自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及污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零污染零能耗的絮体自过滤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背景技术[0002]背景技术基于MBR技术和动态膜技术。MBR技术是将活性污泥法水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结合的工艺,被认为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污水处理和回用技术,但MBR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着投资和运营成本较大,膜污染严重,清洗恢复性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迫使水处理工作研究发明新的水处理工艺替代之。在MBR工艺,膜的主要作用是过滤,即对污泥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研究发现,活性污泥形成絮体层对颗粒物有很好的截留作用,藉此,研究者发明了动态膜来实现混合液的泥水分离过程;而在各种细孔膜(如微滤、超滤、纳滤等)的应用过程中,污泥颗粒是导致膜污染的主要因素。对此,设想采用一种有效的动态膜对混合液进行泥水分离,然后将滤后液再通过细孔膜的深度过滤,可以大大降低细孔膜处理工艺的成本。[0003]许多水处理工作者对动态膜做了大量的研究,如:[0004]中国专利CN100349805C动态膜微滤膜组件及水处理方法,将膜组件置于混合液中,在一定的表面错流下,使微生物在滤网表面粘附形成动态膜。反洗方式为气泡冲刷后进行水力反洗。该方法仅依靠表面吸附形成动态膜,速度很慢;气水联合清洗。由于动态膜基材孔径较大,水力反洗耗水水量会很大,且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