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6350626A(43)申请公布日2017.01.25(21)申请号201610789100.6(22)申请日2016.08.31(71)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地址710049陕西省西安市咸宁西路28号(72)发明人吴东垠孔伟佳(51)Int.Cl.C21B3/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57)摘要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包括转板、转轴、漏斗、上隔板、下隔板、上挡板、下挡板、壳体、上出口、下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绕转轴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位于上隔板的前端,并与上隔板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位于下隔板的前端,并与下隔板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进入,先落在转板上,转板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堆积于上挡板和上隔板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与上隔板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上出口排出;转板处于下位置时的工作与上述过程相同。本发明利用间歇摆动的转板实现了颗粒的分配,分配所得的颗粒连续、均匀,系统工作效率高。CN106350626ACN10635062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包括转板(1)、转轴(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上挡板(6)、下挡板(7)、壳体(8)、上出口(9)、下出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绕转轴(2)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6)位于上隔板(4)的前端,并与上隔板(4)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7)位于下隔板(5)的前端,并与下隔板(5)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3)进入,首先落在转板(1)上,若转板(1)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4),堆积于上挡板(6)和上隔板(4)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6)与上隔板(4)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上出口(9)排出;同样地,若颗粒由漏斗(3)进入时,转板(1)处于下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下隔板(5),堆积于下挡板(7)和下隔板(5)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下挡板(7)与下隔板(5)之间的缝隙,滑落至下出口(10)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处于上位置时与水平面夹角为50°,转板(1)处于下位置时与水平面夹角为6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6)固定在壳体(8),并垂直于上隔板(4),所述下挡板(7)固定在上隔板(4),并垂直于下隔板(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板(5)的长度大于上隔板(4)的长度。2CN106350626A说明书1/2页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背景技术[0002]钢铁工业总能耗约占整个过程工业总能耗的35%,炼铁过程产生高炉渣的温度在1450~1650℃,高炉渣的热含量约1.70~1.87GJ/t,相当于0.058~0.06吨标准煤的发热量。炉渣显热总量巨大而且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回收炉渣余热对钢铁工业节能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目前,国内冶金企业对于高温炉渣主要采用水淬工艺进行处理。经过各种水淬处理工艺回收的仅为炉渣总热量的10%,其余热量随水蒸气排放到大气中,造成热量和水资源的浪费。此外,高炉渣还可以作为工业原料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利用价值。炼铁过程产生的高炉渣需要经过换热和筛分的过程,上述过程一般是由多个设备或者一个设备的多个区域同时进行的,如何实现高炉渣简单有效的分配,从而提高设备整体的工作效率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发明内容[0003]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能够将颗粒连续均匀地分配至多层隔板,以便对分配后的颗粒实现进一步的利用。[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固体颗粒多层分配装置,包括转板1、转轴2、漏斗3、上隔板4、下隔板5、上挡板6、下挡板7、壳体8、上出口9、下出口10,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绕转轴2间歇性摆动形成上、下两个位置,上挡板6位于上隔板4的前端,并与上隔板4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下挡板7位于下隔板5的前端,并与下隔板5之间留有缝隙,二者构成“V”型区域。颗粒由漏斗3进入,首先落在转板1上,若转板1处于上位置,则颗粒滑落至上隔板4,堆积于上挡板6和上隔板4构成的“V”型区域,随后颗粒将会连续地通过上挡板6与上隔板4之间的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