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萧氏父子文学情感论研究内容摘要: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文学情感思想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情性。关键词:文学情感萧氏父子情物关系情性文学情感是人的情感在审美和文学领域的体现。文学情感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先秦时代就有文学情感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老庄的崇尚文学创作的天工自然强调“任其性命之情”屈原在创作中提出的“惜诵以致愍兮发愤以抒情”、“结微情以陈词兮矫以遗夫美人”的主情说都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情感观念影响颇大。这一时期是人性的觉醒时期文学的情感问题得到空前的重视曹丕在《典论・论文》中从作家论角度来讨论文学情感嵇康从文学功能上提倡审美情感陆机从创作构思的角度论述情感的重要性刘勰从情物关系上分析情感的本质问题。对于这一重要的文学思想南朝萧氏父子十分注重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到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父子四人的文学情感论既有趋同的一面又存在个性的见解。总体来说萧衍、萧统的情感观点有不少类似之处都侧重于探讨文学情感的生成问题研究外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萧纲、萧绎则把对文学情感研究的重点放在情性问题上即文学创作要抒发情性。[1]一.萧衍、萧纲的文学情感生成论――研究外物与情感的关系萧衍的文学情感思想主要集中体现在《净业赋》和《孝思赋》上他在《净业赋》中有云:“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净。感外物以动欲心缘想而成眚。”《孝思赋》是萧衍追忆自己双亲的一篇抒情长赋虽不是专门论文之语但其中的一些文字语句却包涵了深刻的文学道理《孝思赋序》有一段话体现了萧衍的文学情感观“想缘情生情缘想起物类相感故其然也。”可以看出在文学情感论上萧衍认为主体的写作动机和创作激情很大程度上受到外物的引导和感发作用他认识到文学创作中情物互动的重要作用。这是接受了《乐记》中“人心之动物使之然”的“物感说”即创作情感来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应。六朝著名的文论家对情物关系都有所论述。陆机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四纷”钟嵘云:“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刘勰认为:“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季节的四时变化万物的兴衰荣枯激发了诗人的创作情感在进入构思阶段时与外物交融在一起心随物动意象渐明。萧衍的文学情感观点与他们有许多相同的主张他在《孝思赋》中说道::“燕青春而差池鸿素秋而翱翔。去来候于节物飞鸣应于阴阳。何在我而不尔与二气而乖张……既视丹而成绿亦见白而为黄。扰性情以翻覆泪神虑而迷荒。”鸿燕春去秋来参差其羽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而人则感物而动文思激荡浮想联翩。萧衍一方面强调外物及客体对创作主体影响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充分肯定主体思想的重要作用具有辩证的思维“感四气之变易见万物之化成。受天和而异命禀地德而齐荣。察焦螟于蚊睫观鲲鹏于北溟。彼含识而异见同有色而殊形。虽万类之众多独在人而最灵。”萧衍认为情虽因感物而生但人是万物之灵文学创作应该重视主体的审美感受人首先感知于外物思考四时万物的变幻万千然后展开腾飞自我想象引导情感进一步深化布局谋篇创作活动渐趋佳境最终达到情物相融的最高境界。接下来《孝思赋》又写道:“思因情生情因思起。导情源以流封引思心而无己。晓百碎于魏网夜万断于中肠。心与心而相续思与思而未央。”萧衍认为主体的思维是运思谋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同时主体对外物的感知应有所甄别人的内心情感应该受到主体精神的制约权衡“目随色而变易眼逐貌而转移。观五色之玄黄玩七宝之陆离。着华丽之窈窕耽冶容之透逸”人生在世充满着无边的诱惑如五色陆离之像、美目丰肌之容这些事物能够扰乱人的情性“或乱情而惑虑亦馅耳而心”并且有可能造成“意识攀缘乱念无边”的后果。那主体应该如何鉴别外物不受这些声色的干扰呢?萧衍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要以虚静的态度去对待万物即“《礼》云:‘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物而动性之欲也。’有动则心垢有静则心净外动既止内心亦明始自觉悟患累无所由生也。”“观人生之天性抱妙气而清静”要保持纯净的心境凝神静思然后达到心物合一的境界于是万趣汇入其中得到审美快感。萧统也同样关注文学的情感问题与萧衍有不少类似之处二人都侧重于情感的生成问题。萧统的《答晋安王书》中论述:“炎凉始贸触兴自高睹物兴情更向篇什。”《答湘东王求文集书》又进一步阐述:“与其饱食终日宁游思于文林。或日因春阳其物韶丽树花发莺鸣和春泉生暄风至陶嘉月而熙游藉芳草而眺属。或朱炎受谢白藏纪时玉露夕流金风多扇悟秋山之心登高而远托。或夏条可结倦于邑而属词冬云千里睹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