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论文一、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基本现状在英语专业中听力课程既是基础课也是技能课更是我们中国学生眼中的难点课程之一。在同其他学者、老师进行研究和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目前的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难点和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学生来源广、层次多、基础差积极性低自信心不足。由于高职高专院校自身的特殊性学校的生源一般较为广泛学生的层次水平基本上是高低不齐英语基础总体来看也非常薄弱这是目前此类院校大多存在的现实状况。中学时期英语听力仅占15分(满分100分)学生基本上都是以考试为目的的学习甚至有的学生因不想学习或学习困难而放弃听力这一部分致使学生的听力基础知识非常差对于相关听力技巧的掌握和课堂习惯的培养也是一片空白。现阶段对于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听力是一门必修的专业课程更是将来步入社会寻求工作必备的一项技能。可见从以考试为目的到以能力为目的从根本不重视到高度重视这是一个相当大的转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缺乏自信等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怪而学生的此类表现给正常的英语听力课堂教学开展带来了较大阻碍。2.英语听力课程的专业教材选用困难课时安排稍显不足。按照高职高专师范类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我校在考察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先后选用了《英语听力》《听力教程》等听力教材。经过不断调试我们最终选定了适合我校的两本教材即:A类学生采用《致用英语》;B类学生采用《新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尽管我校选用了这两本教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教材内容缺少针对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无法体现新的语言现象和变化而且目前还没有可供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选用的专门教材。另外课时安排太少时间太短不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例如我校根据入学时不同的学习水平按层次将学生分为A类(初中毕业起点)和B类(高中毕业起点)A类学生在校5年听力课程设置为9个学期每周2课时;B类学生在校3年听力课程设置为5个学期每周2课时。按照现阶段的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培养学生的听力习惯和学习方法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教学时间所以每周2个课时的安排会稍显不足。3.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层次差异较大能够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较少对于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全新教学模式接触也较少因而教师们仍旧采用固有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只会死板地接受教师设定好的各项学习内容不会自我安排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通常情况下在几个学期的听力课教学之后会有部分学生达不到《教学大纲》所提出的要求教学效果不够明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讲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缺乏也不能够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学习交流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时常是不愿意听课、昏昏欲睡这些不良现象充分说明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听力学习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积极性都非常低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二、高职高专院校英语专业听力课堂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在英语专业的基础学习阶段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凭借听觉获取语言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如今课堂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革我校的听力教师也一直在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结合近年来高职高专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成果笔者认为新时期我们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转向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课堂为阵地、交际为目的的全新的英语听力自主学习模式。1.重视培养学生标准规范的语音面貌加强对英美文化的深度了解。我们常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而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恰恰就是英语听力这座高楼建起之前的那片平地。教学实践中语音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对于近音词的辨别非常困难而且是时常混淆对于语句中的语音变化也不能够正确辨别想要听懂整篇文章也就无从谈起。有句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入学的初始阶段我校严格要求全体英语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然后再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词汇、句型、句法等英语语言知识特别是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掌握音标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形成规范的语音面貌。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除了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的语言基础知识还需要帮助学生提高英美文化知识储备数量和能力。在日常的听力教学过程中我校教师通过文化短片、英文小故事等方式逐步向学生渗透一些英美国家的文化教育思想和背景知识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的风俗习惯等等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英美文化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随着学生文化知识积累的增加和学习兴趣的增强听力课堂的学习氛围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会越来越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动力也会越来越强最终形成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