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胃癌术后的临床对照研究【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即A组肠内营养(EN组)44例行肠外营养支持;B组肠外营养PN(对照组)42例行肠内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所涉营养相关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在提高患者免疫及体力状况、减少体重下降幅度、降低白细胞数升高幅度方面肠内营养相对优于肠外营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肠内营养;肠外营养;胃癌;术后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0030-02恶性肿瘤患者均常伴有免疫功能低下和营养不良而手术治疗又是肿瘤根治的首选方法但手术对于患者机体而言是一个强烈的应激源会造成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发生剧烈变化进而会增加发生相应手术并发症的危险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进行有效的营养支持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手段之一其不仅可以快速补充机体因手术而流失的蛋白质还能快速改善患者免疫系统功能。选取2007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胃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进行对照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年3月-2013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行胃癌手术治疗的86例患者其中男42例女44例;患者术前均明确诊断患有胃癌符合手术指征且术后病理检查确认术前诊断结果。其中腺癌83例鳞癌3例;手术均行胃癌根治术在手术类型方面行手工吻合者11例行吻合吻合器者7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肠内营养(EN)组44例和肠外营养(PN组)42例肠内营养术中行留置胃肠营养管肠外营养组术中不留置胃肠营养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PN组行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即在术后次日给予深静脉(或外周静脉)营养支持营养液在24h内均匀输入患者体内在此过程中应评估患者营养需求能量输入20~30kCal/(kg・d)热量应由脂肪乳和葡萄糖共同提供其比例介于1∶1~0.4∶0.6为宜蛋白质供给量在1~1.2g/(kg・d)为宜如有需要可增加力肽100~200ml。同时应根据患者机体实际需求加入适当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电解质。此营养支持方案连续使用7d。EN组术后24h内即通过术中放置的鼻肠管(插至食管空肠吻合口以下30~40cm处)开始输注生理盐水500ml术后第2天开始输注短肽型肠内营养混悬液瑞素1000~1500ml/d输注速度20~100ml/h。按照先慢后快、先稀后浓的原则用量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节根据患者对瑞素的耐受程度可以进行稀释。并应定时用温开水冲洗鼻肠管以防止管腔堵塞。术后第5天开始可自由饮水第8天开始完全恢复口服半流质饮食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在营养开始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并记录患者是否有不良反应情况发生。本研究所涉营养相关指标主要包括体重、体力两项根据相关标准[1]将体重分为减轻(手术前后体重减轻≥1.0kg)、稳定(手术前后体重增加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2结果2.1体重、体力及血常规在提高患者免疫及体力状况、减少体重下降幅度、降低白细胞数升高幅度方面肠内营养相对优于肠外营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2并发症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讨论相关研究显示胃癌患者在手术前因进食困难身体在较长时间内会处于负氮平衡状态体重会有所下降营养水平也不是十分理想[2]。在术后一段时间内患者被要求禁食营养无法从肠道吸收入体内加之手术对机体造成的创伤使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会使患者在手术后出现急性消耗状态加剧患者术前的营养不良状态严重影响包括吻合口切口愈合等手术康复进程。因此术后早期即开始进行肠内、外营养支持非常重要。传统观念一般认为只有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后才可以对患者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而这一时间常在术后1周左右[3-4]。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对胃肠道结构和功能的大量深入临床研究逐步认识到胃的功能虽在术后1~12d才恢复正常大肠的功能也于术后3~5d才恢复正常而小肠的蠕动、消化、吸收功能在腹部术后6~12h已经完全恢复[5]。另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