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综合媒材艺术创作现状分析[摘要]材料艺术语言领域的无限扩大使得“综合媒材”的概念早已突破了传统仅仅对自然材料的运用和转换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可能成为艺术表达的工具。媒介从工具性材料通过艺术家的艺术构想而升华为艺术性话语成为艺术人文精神与创造精神的栽体。那些媒材不仅带有文化的含义而且还有很强烈的地域的特点又都具有鲜明的现代感。非手艺的选择和组合成为艺术思维与艺术活动的组成部分艺术外延向非艺术拓展艺术精神向观念化迈出。我们不能停留在材料的表面来接受材料更应关注的是其文化内涵和精神负载。[关键词]艺术语言;媒材;现状[中图分类号]J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1-0170-2今天材料艺术被我们所认识和理解并且确认它为一种新颖的视觉媒介艺术形式。当诸多的艺术问题出现在人们面前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艺术程式?或者人们怎样去检测艺术语言中的问题?这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综合媒材艺术创作现状(一)综合材料在架上绘画中的介入材料介入艺术作品仅以材质的特征改善、丰富或加强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力作为一种创作手段的补充无疑使许多人感兴趣。事实也证明与使用材料相关的精密制作技巧确实有诱惑力但这仅仅是材料在艺术作品表达过程中的辅助手段而已可以说不过是材料在艺术表现中的初级从属阶段而材料的质性表达要真正进入审美语言阶段即材料的表现除了形式上的要求之外它还内含材料本体的质地语言。例如塔皮埃斯的作品它抽取某些物质的特性像水泥、钉子、钢管、木块、砖瓦、皮革、棉絮、草根等东西在材料表现上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观念与图像的文化认识作用;杜比菲特的烟灰、沙砾可以被看成是一种直接刺激感官的艺术语言;而在法国克莱门特的纸屑和锌皮等材质作品上我们可以感受到材质肌理的表现力度以及它的真实性、可信性、确定性和感染性。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描绘式作品不可与之相比拟的材料因此在作品中成为一种可以随意嫁接、转换、擅变、演绎的特殊文化形式。但是除了审美功能材料的表现必定是为某种目的而存在的即材料作品在艺术中的表现无论其文化联系如何都应该是一种态度的表明。如脱离这种基本事实材料仅是子虚乌有的摆设而已。因而我们看到的绝大多数材料作品总是趋向某一思想、观念的主题才能反映本身的材质意义价值。如德国博伊斯的《无题・1948-1950》综合材料作品它通过青铜、腊、树胶、纸板和铅笔解析了一对男女簇拥相抱的“春梦”。这里材料的硬软、轻重的质感和表现的方法以及空间处理等完全弥合了形式与主题的统一关系。尽管这件材料作品尺寸只有24×12.5×4em却深刻揭示了二战血腥杀戮之下的人性之美。原始材料的物质属性一旦变成艺术家的意志形式其物质属性就成了主观材料――肌理语言成了一种具有灵性的、感动的、脱俗的超然存在之物。它表明:当材料表现其外延作用时它实际上已切入了“表现”的内涵其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二)媒材在装置艺术中的运用装置艺术和现成品艺术如今已被视为一种观念艺术。装置的材料语言媒介本身具有广义性这体现在装置所使用的往往是日用品、工业品等具有较明确生活意向喻指的材料然而当它们经由艺术家创作处理之后错位化的处理往往使它的所指变得模糊化了从而超越了艺术家原先的意图局限。装置艺术最重视媒介材料的潜在艺术表现力的选择重视对媒介材料的艺术表现可能与这种材料原有的生活意象之间的关联。木板、铁皮、玻璃、橡胶、沙子、鞋帽衣物等媒介从工具性材料通过艺术家的艺术构想而升华为艺术性话语成为艺术人文精神与创造精神的载体。20世纪90年代以后作为纯粹的观念艺术装置艺术开始“走向社会”。这一阶段中国艺术界开始关注装置作品语言传达的可能性这亦是中国当代装置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一方面表现在对装置艺术所使用的材料与现成品的质地的研究与重视从创作主题的表现需要出发去研究选取不同材料、不同质地物品的装置组合。另一方面是对装置的物品与材料的外在形式的关注。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优秀的装置作品如周啸虎的《谎言时代》、黄一翰的《我们是一群长不大的孩子》、尹秀珍的《冼水》、谷文达的《人发装置》等。谷文达、尹秀珍等人通过作品去触及当代人的视觉心理和生存状态;戴光郁、陈箴等人则运用东方艺术观念强调虚空、时间性和组合关系在世界资讯背景中去揭示人类面临的精神问题和文化问题;黄永兵更是以一系列颇有力度的装置作品批判了既成的文化制度和文化关系。(三)新媒体艺术的崛起在信息泛滥的全球一体化的后现代语境中艺术逐渐失去了以媒材分类的准则。21世纪信息时代的新媒体技术泛指一切以高科技手段为媒介的艺术包括观念摄影、录像艺术、电脑数码艺术和Flash等。这一时期中国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