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422405A(43)申请公布日2017.12.01(21)申请号201710873228.5(22)申请日2017.09.25(71)申请人马瑞利汽车电子(广州)有限公司地址510800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永利路2号整栋幢(72)发明人乐图强(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致信伟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53代理人李东来龙日权(51)Int.Cl.G02B5/02(2006.01)G02F1/1335(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1页(54)发明名称一种扩散板结构及显示屏背光结构(57)摘要一种扩散板结构及显示屏背光结构,扩散板的板材本体朝向LED光源的一面设有数量与LED光源一致的凸包,各凸包分别与各个LED光源一一正对设置,凸包表面的凸出高度从正对LED光源的中心处向四周逐渐递减;显示屏背光结构的电路板上均匀布置有多个LED光源,灯箱在与各LED光源对应的位置处均开有供LED光源的发光面露出的透光孔,扩散板位于灯箱的外侧,朝向LED光源的一面与各LED光源正对处均设有凸包。由于LED光源光线的强度由垂直到倾斜不同角度逐渐递减,因此通过设置与其相适应的逐渐递减的凸包厚度,能够达到弱化强光,保留弱光的效果,从而提高光线的均匀性和利用率,使直下式背光系统在中小尺寸的应用上,特别是高可靠性需求的军工和车载上,也能具有优秀的光学表现。CN107422405ACN107422405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扩散板结构,包括板材本体(1),其特征在于:板材本体的一面朝向LED光源(2),另一面朝向液晶面板(3),板材本体朝向LED光源的一面设有数量与LED光源一致的凸包(4),各凸包分别与各个LED光源一一正对设置,凸包表面的凸出高度从正对LED光源的中心处向四周逐渐递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扩散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凸包的厚度由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程度与LED光源由中心向四周射出光线强度相适应,使经扩散板射出后的光线在整个凸包覆盖的部分均匀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散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凸包的厚度满足如下函数式:其中:a为某一凸包(4)的最大凸出高度,b为该凸包与相邻凸包之间的间距,c为这两个凸包之间的板材本体1的厚度,e为自然常数,x为凸包所在位置与凸包的中心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扩散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板材本体(1)朝向液晶面板(3)的一面水平。5.一种显示屏背光结构,包括显示面板、扩散板和灯箱(6),电路板(5)安装于灯箱的内侧,其上均匀布置有多个LED光源(2);灯箱在与各LED光源对应的位置处均开有供LED光源的发光面露出的透光孔(7),扩散板位于灯箱的外侧,其朝向LED光源的一面与各LED光源正对处均设有凸包(4),凸包表面的凸出高度从正对LED光源的中心处向四周逐渐递减;显示面板则位于扩散板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散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LED光源呈网格状均匀布置在电路板上。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扩散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各LDE光源的发光面向透光孔方向伸出,其发明面的顶部与灯箱的表面平齐,位于同一平面上。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扩散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扩散板结构凸包的厚度满足如下函数式:其中:a为某一凸包(4)的最大凸出高度,b为该凸包与相邻凸包之间的间距,c为这两个凸包之间的板材本体1的厚度,e为自然常数,x为凸包所在位置与凸包的中心距离。2CN107422405A说明书1/3页一种扩散板结构及显示屏背光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适用于LED灯的扩散板结构,以及采用所述扩散板结构的显示屏背光结构。背景技术[0002]扩散板,又称LED扩散板,是一种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利用光线在行进途中遇到两个折射率相异的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与散射等物理想象,从而改变光的行进路线的板材。该种板材在PMMA、PC、PS、PP等基材基础中添加无机或有机光扩散剂,或者通过基材表面的微特征结构的阵列排列而人为地调整光线、使光线发生不同方向的折射、反射、与散射,由此改变光的行进路线,实现入射光充分散射以此产生光学扩散的效果。其被广泛应用在液晶显示、LED照明及成像显示系统等各个领域。[0003]在车载和军工领域,由于使用环境的特殊性,为避免产品在高温高湿或低温干燥等恶劣环境下发生严重的形变,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避免各种薄膜片材的使用。所以在仪表仪器的显示屏背光方案中也会优先选用不带多层薄膜光学片材的直下式背光,同时为了最大程度避免误显示,直下式背光一般使用单独的通道分区域来控制背光的亮暗,也可通过联动控制显示画面与背光实现高对比度。但是随着显示屏尺寸越来越大,直下式背光的面均匀性和低光利用率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