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7756619A(43)申请公布日2018.03.06(21)申请号201711154575.9(22)申请日2017.11.20(71)申请人中淳高科桩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315145浙江省宁波市鄞州经济开发区临江路166号(72)发明人张日红明维舒佳明许国林曹伟伟(74)专利代理机构宁波市天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19代理人张文忠任汉平(51)Int.Cl.B28B21/7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54)发明名称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包括由上钢模和下钢模对合而成的桩模,桩模两端设置有端板,桩模由柱状部位和环形凹腔组成,柱状部位为等截面结构,环形凹腔为变截面结构,且柱状部位和环形凹腔为连续间隔设置,环形凹腔深度小于40mm;桩模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纵向筋板,纵向筋板在环形凹腔处制有凹槽,且凹槽与环形凹腔的外壁之间留有空隙,桩模的外壁上还间隔设置有环向筋板。其优点在于:减小环形凹腔的深度,由连续间隔设置的柱状部位和环形凹腔串联组成钢模主体,并在外壁上增设纵向筋板和环向筋板,从而形成单层壁体式钢模,确保了钢模满足刚性和柔性的使用要求的同时,显著降低钢模的制造难度及制造成本。CN107756619ACN107756619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包括由上钢模(11)和下钢模(12)对合而成的桩模,所述的桩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端板(1),其特征是:所述的桩模由柱状部位(2)和环形凹腔(3)组成,所述的柱状部位(2)为等截面结构,所述的环形凹腔(3)为变截面结构,且所述的柱状部位(2)和环形凹腔(3)为连续间隔设置,所述的环形凹腔(3)深度小于40mm;所述的桩模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纵向筋板(4),所述的纵向筋板(4)在所述的环形凹腔(3)处制有凹槽(41),且所述的凹槽(41)与所述的环形凹腔(3)的外壁之间留有空隙(4a),所述的桩模的外壁上还间隔设置有环向筋板(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凹腔(3)由腔底(31)和腔底(31)两侧的腔壁(32)围成,所述的腔底(31)和腔壁(32)的夹角α≥12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腔底(31)的宽度为60mm至100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腔底(31)与所述的腔壁(32)之间分别设置有圆倒角R1,所述的圆倒角R1的半径为20mm至45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腔壁(32)与柱状部位(2)连接处设置有圆倒角R2,圆倒角R2的半径为10mm至25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环形凹腔(3)为浇筑成型的整体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纵向筋板(4)的厚度为8mm,所述的纵向筋板(4)的高度为60mm至80mm。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柱状部位(2)的厚度为6mm至12mm,所述的环形凹腔(3)的厚度为6mm至12mm。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上钢模(11)和下钢模(12)对合后,通过螺栓(6)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其特征是:所述的桩模上设置有吊耳(7)。2CN107756619A说明书1/4页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桩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适用于预应力混凝土异型桩的单壁钢模。背景技术[0002]在沿海地区,很多工程的地质都属于软土地基,有的甚至是深厚软土层,软弱土层的深度深达30米以上。目前,工程中针对此类软土地基通常采用两种方法进行加固处理:水泥土搅拌桩和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与水泥土搅拌桩相比,传统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虽具有施工便捷、承载力高、刚度大、桩身质量稳定可靠、绿色无污染等优点,但由于传统管桩桩身光滑,与土体作用产生的侧摩擦阻力小,在软土地基中其优良的力学性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另外,由于桩与土往往无法共同工作,造成桩间土沉降大于桩的土拱现象,影响加固体地表面的平整度。因此,针对软土地基特性,开发了一种采用传统锤击、静压等沉桩工艺施工的桩身带有竹节状预应力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