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9
2/9
3/9
4/9
5/9
6/9
7/9
8/9
9/9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08798180A(43)申请公布日2018.11.13(21)申请号201810998583.X(22)申请日2018.08.29(71)申请人沈阳建筑大学地址110168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浑南东路9号(72)发明人张延年杨森(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之华益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21218代理人黄英华(51)Int.Cl.E04H9/02(2006.01)E04B1/98(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54)发明名称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57)摘要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包括主耗能转动钢板、耗能肋、内设椭圆孔、铆钉孔、连接板、连接板螺孔、铅销孔、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预留空隙、挤压耗能摩擦软钢板、铆钉、铅销、第一转动耗能体和第二转动耗能体;本发明第一转动耗能体中设置有双层主耗能转动钢板和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两层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之间设置预留空隙,主耗能转动钢板的一端和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的一端均与连接板连接,第二转动耗能体中设置有双层主耗能转动钢板,本发明在正常状态下使用时能够增大建筑结构的整体刚度,在遇到地震时,能够减少建筑结构的地震反应。CN108798180ACN108798180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包括主耗能转动钢板(1)、耗能肋(2)、内设椭圆孔(3)、铆钉孔(4)、连接板(5)、连接板螺孔(6)、铅销孔(7)、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8)、预留空隙(9)、挤压耗能摩擦软钢板(10)、铆钉(11)、铅销(12)、第一转动耗能体(13)和第二转动耗能体(14),其特征在于: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是由第一转动耗能体(13)和第二转动耗能体(14)构成;第一转动耗能体(13)中设置有双层主耗能转动钢板(1)和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8),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8)设置在主耗能转动钢板(1)的内侧,两层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8)之间设置预留空隙(9),主耗能转动钢板(1)的一端和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8)的一端均与连接板(5)连接,第二转动耗能体(14)中设置有双层主耗能转动钢板(1),两层主耗能转动钢板(1)之间设置挤压耗能摩擦软钢板(10),主耗能转动钢板(1)的一端与挤压耗能摩擦软钢板(10)的一端均与连接板(5)连接,连接板(5)的两边等间距设置有连接板螺孔(6);主耗能转动钢板(1)的一端与连接板(5)连接,主耗能转动钢板(1)的另一端设置有铆钉孔(4),在铆钉孔(4)的周围设置若干圈铅销孔(7),每圈铅销孔(7)的数量相等;在主耗能转动钢板(1)内部设置有若干椭圆孔(3),椭圆孔(3)的长轴与连接板(5)平行设置,在椭圆孔(3)之间设置横纵交错的耗能肋(2);将第二转动耗能体(14)插入第一转动耗能体(13)的预留空隙(9)中并且第一转动耗能体(13)和第二转动耗能体(14)垂直设置,第一转动耗能体(13)和第二转动耗能体(14)采用铆钉(11)和铅销(12)进行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铆钉(11)的尺寸依据铆钉孔(4)的尺寸进行设置,铆钉孔(4)直径为3cm-4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铅销(12)的尺寸依据铅销孔(7)的尺寸进行设置,铅销孔(7)的直径为2cm-3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耗能摩擦软钢板(10)采用低屈服点钢板制作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黏弹性摩擦耗能垫板(8)采用高阻尼橡胶制作而成。2CN108798180A说明书1/3页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振动控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角转动摩擦大阻尼式耗能阻尼器。背景技术[0002]金属屈服阻尼器(metallicyieldingdamper)是用软钢或其它软金属材料做成的各种形式的阻尼耗能器。金属屈服后具有良好的滞回性能,利用某些金属具有的弹塑性滞回变形耗能,包括软钢阻尼器、铅阻尼器和形状记忆合金(shapememoryalloys,简称SMA)阻尼器等。它对结构进行振动控制的机理是将结构振动的部分能量通过金属的屈服滞回耗能耗散掉,从而达到减小结构反应的目的,软钢阻尼器是充分利用软钢进入塑性阶段后具有良好的滞回特性。1972年,Kelly和Skinner等美国学者首先开始研究利用软钢的这种性能来控制结构的动力反应,并提出软钢阻尼器的几种形式,包括扭转梁、弯曲梁、U形条耗能器等。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