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釉下青花瓷的魅力中国是陶瓷的故乡陶瓷的发展经历了很多朝代在不断变换的时代当中陶瓷的发展也经历了由萌芽期到成熟期再到高峰期最后至萎靡期。作为一名陶瓷研究者我有着自己的追求我最喜欢的就是釉下青花瓷。我希望有一天能在世界陶瓷博览会上看见自己的作品。在下面文字中我将会详细介绍釉下青花瓷的涵义并描述本人对发展釉下青花瓷市场前景的观察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示。一、釉下青花混水之欣赏1、釉下彩的来源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在众多的瓷器装饰手段中釉下彩是首当其冲它主要是陶瓷工艺者们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再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随后就用高温(1280-1350℃)烧制一般而言是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而颜料主要就是赫色颜料器。釉下彩的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这是它的主要特点。烧成后釉下彩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其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其中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这些都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2、我眼中的青花瓷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青花瓷的主要特征就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主要原料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烧成后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原始的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发展了青花瓷。而在明代青花瓷已随处可见。明代最为突出的就是使用了回青。据了解回青是正德时期出现的它属于进口青料。氧化锰含量很高而氧化铁的含量很低“散而不收”就是它的最大特点但是它必须与石子青配合使用。而石子青的特点是花色“沉而不亮”不散。把它们混合起来可以起到一个很好的平衡作用从而达到另一种效果。虽然史书上对这些颜料都有所记载但是据我观察配料比率是不同的它分为上青、中青、下青三个等级。上青主要用于混水颜色清亮;中青用于设色则笔路分明。这是一种新的瓷器绘画技法叫“双沟填色”它是成化时期出现的就是先画两条线颜色较重再在两条线间添上较浅的颜色。到了景德镇就叫“混水”。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线条非常流利自如轮廓线与填色的色调非常协调修胎也很规整。釉色是白泛微青釉层微厚釉面细润光洁平整。这就是著名的釉下青花混水。二、釉下青花混水的成长1、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走向早在唐代釉下青花混水就已经初见端倪。宋代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发展状态到了元代釉下青花混水的瓷器有了很大的发展可能跟当时元代的政治经济相对较稳定有关元代的釉下青花混水的坯胎由于采用了“瓷石+高岭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烧成温度提高焙烧过程中的变形率减少。使用的青料不仅仅只是国产料还有进口料这极大的提高了元代釉下青花混水瓷的品质而它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可以说元代的釉下青花混水瓷已经达到了瓷器的成熟期。在明清时期釉下青花混水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釉下青花混水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但是在清乾隆以后可能是社会动荡不安政治经济都相对薄弱这一时期的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市场变得十分萎靡。但是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总的说釉下青花混水瓷器还是在不断的发展当中。2、釉下青花混水瓷器的原料的改变釉下青花混水瓷器最主要的青料就是采用了石子青和回青在苏麻离青、平等青、浙料、珠明料、化学青料等众多青料中石子青和回青并不是最好的青料但是把它们相结合以后可以产生利弊互补的效果所以说古代的陶瓷工艺学者们真是把青料的用途发挥得淋漓尽致。据我所知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回青则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对于这些学者也无从考证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三、釉下青花混水瓷的市场开拓作为一名陶瓷工艺研究者我认为目前景德镇乃至世界的瓷器已经出现了饱和状态如何开拓出瓷器的另一片新天地这是目前我们学者最为迫切的任务据我这些年对市场经济的观察我认为釉下青花混水瓷最有市场的发展前景如何去开发这个市场呢?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应创立专门的釉下青花混水瓷研究机构不断引进、吸收各类人才。虽然景德镇乃至全国都有瓷器的研究组织但据我所知专门研究某一类瓷器的组织从未有过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