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谈西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困境及对策【摘要】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形成了一大批风格鲜明、演唱技巧独特并且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的民间音乐样式呈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欣赏价值、文化研究价值等。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剧变虽然地方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但部分音乐样式仍然面临着濒临消亡的危机。基于此文章在对西北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广泛的资料收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了应对措施以期对西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一定的帮助。【关键词】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困境对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与研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2012.01…2015.06课题批准号:12ED1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2000年7月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兰州参加“第六届人类学、社会学高级研讨班”时提出:“在西部大开发的事业中我们不应当忘记对人文遗产的保护尤其是对民俗文化内涵丰富但又极其容易遗失的传统音乐作品的保护、传承、发展和利用。”①这一见解充分指出西北地区传统音乐作品的重要价值及其保护的难度。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据统计2010年西北地区(含陕、甘、宁、青、新)有28项传统音乐进入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其中包括甘肃、青海一带的“花儿会”、满族民歌、兰州鼓子、陕西信天游、西安鼓乐、眉户、陇剧、敦煌曲子戏等。政府不仅通过行政手段为民间音乐创造适宜的生存环境而且也通过资金扶持实现民间音乐的自我造血。除此之外不少专家和学者也积极加入到了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的队伍中来一方面组建起众多民俗学会、民间音乐学会、民歌协会、传统曲艺协会等进行传统音乐作品的研究、保护与传承活动。当前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十分系统而复杂的工程结合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西北地区传统音乐在传承方面呈现出后继乏人的现象。一方面包括眉户、陇剧、敦煌曲子戏、满族民歌在内的传统音乐样式都是通过方言进行演唱的对演唱者的方言习惯、嗓音条件、演唱技巧有着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很多年轻人不愿学或者根本学不会传统音乐艺术。其次当前西北地区在传统音乐保护与传承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轻保护、重开发”思想甚至出现把音乐非遗项目作为“摇钱树”的现象比如为了增强传统音乐的视听效果吸引观众的注意很多传统音乐表演从演出服饰到舞蹈、配乐甚至是词曲内容都进行了“现代化、时尚化、流行化”的“包装”流失了其应有的文化观念、思想内涵与情感意蕴。再次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很多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被各种唱片、电影等现代技术记录下来成为“博物馆里的艺术”。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一些音乐作品连最基本的纸质版的曲式旋律、歌词内容都没有比如陇东丧俗仪式中的鼓吹乐等。最后从整体上来看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严重滞后的现象即当特定的音乐艺术濒临消亡的时候才会引起政府部门和保护组织的关注从而采取紧急的措施。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保护措施针对当前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加大保护力度:第一政府部门要加大对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投入一方面为民间老艺人提供传统音乐表演的舞台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另一方面大力鼓励年轻人积极投入到传统音乐的学习与传承中来。第二诸多专家、学者要对传统音乐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其蕴含的民俗文化价值同时还可通过电子媒介、纸质文本的方式对传统音乐的歌词内容与曲式旋律进行记录和保存从而为后世的传统音乐研究、欣赏、学习活动提供充足的资料。第三我们在注重实现传统音乐经济价值的过程中更要明确“继承与创新”、“保护与开发”、“原生态文化与次生态文化”以及“旅游经济与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谨防过度“开发”导致“遗产”变色变味现象的出现尤其要避免低俗的、劣质的传统音乐作品的出现。第四当前社会中的诸多音乐院校作为音乐专业高等人才的培养地有能力而且也有责任承担起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与创新工作。第五广播、电视媒体也应当加大对西北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力度通过经典的音乐作品调动观众欣赏、了解、学习甚至深入研究传统音乐等。西北地区特殊的历史、地理与人文环境成就了诸多演唱技巧独特、风格鲜明、文化内涵深厚的传统音乐艺术。在新的时代环境下我们既要提升对传统音乐重要性的认识更加要采取合适的手段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