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国有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国有煤炭企业转型中存在的问题1.下属单位及子公司较多转型发展统筹难度大。霍州煤电集团下属的企业实体就达到了四十余家。作为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其规模较大一方面矿区范围大下属单位多点多面广且层次不同、发展不平衡;另一方面职工人数多职工动辄几千人几万人而且有许多职工家庭几代同矿关系复杂。同时企业离退休人员较多还存在一大批工伤、工残、职业病患者及因工死亡职工家属等抚恤人员无形中增加了安置成本;另外由于煤炭企业劳动力更新速度慢相当多的职工年龄偏高长期在矿井下超强度作业身体素质也较差分流安置难度大。因此转型发展要做到统筹兼顾有很大难度。2.转型发展历史包袱重。国有煤炭企业多数开采时间较长历史包袱重特别是企业办社会负担十分沉重。霍州煤电下属的学校就有霍州煤电一中、霍州煤电技校、霍州煤电职工子弟学校、团柏矿幼儿园、圣佛中学等十多所每年集团对教育方面的投入要达到了上亿元。3.转型发展缺乏相应的制度、思想和管理保障。国有煤炭企业大多建立于早期计划经济时代具有较长时间的计划经济背景计划经济痕迹深长期以来习惯于国有企业的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职工观念比较落后思想观念转变缓慢改革的适应性不强。霍州煤电集团的主要权力还是集中于母公司高层。众多子公司在相关项目和资金审批方面需要经过漫长而复杂的程序其自身拥有的职权范围十分有限这大大制约了下属企业发展的灵活性和自主性。4.转型发展面临着人员安置的困境。随着企业由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煤炭产业冗员必然增加企业转型必然面临职工转产再就业矛盾的突出转型发展面临着人员安置成本高、安置过程复杂漫长的困境。霍州煤电集团虽然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并妥善安置下岗职工但由于具体利益问题职工转产及安置过程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霍州煤电百度贴吧上众多转产及下岗职工对于企业安置的不满和质疑就说明了这一点。5.转型发展面临巨大的管理挑战和人才缺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特别是由于煤炭行业工作环境相对恶劣、危险系数高、整体薪酬福利水平较低使得煤炭行业普遍存在人才流失面临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力量不足的问题。从霍州煤电集团目前的情况看企业目前仍然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同时企业将新招录人才的毕业院校定位为二本及以上水平的高校而实际中其主要吸引的还是省内院校和专业对口院校的毕业生难以引进更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特别是海外高层次人才。6.转型发展缺乏资金保障。由于税费负担和社会负担沉重且长期以来煤炭行业实行的低价微利政策企业自身缺乏积累财力有限。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都有沉重的债务负担拖欠银行贷款数额巨大、时间很长并且相当一部分已经形成呆账、死账加之煤炭行业的特殊性融资渠道窄小发展资金难以筹措。[1]虽然某些企业实现了上市融资但受资本市场波动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企业面临着很大的融资风险。企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发展资金相对短缺后劲有所不足。霍州煤电集团至今仍为有限责任公司尚未完成股份制改造。对国有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建议1.企业的战略层转型。国有煤企要重新明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应当把最大限度地延伸产业链推进煤炭深加工以煤为基大力发展非煤产业作为转型的方向。煤炭的产业链很多如煤———电———高能载体产业链煤———焦(气)———化产业链煤———油———化产业链煤———路———港———航产业链[2]。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以煤炭产业为龙头电力、焦炭化工、建材建筑、机电修造、商贸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实现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同时要努力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靠大联强、技术合作、破产兼并、资产重组甚至大胆引进民间资本和民营机制等运作方式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全面转换经营机制。将改制与企业的产业战略发展规划相结合以资本重组和盘活存量为突破口从非支柱产业中有序退出使资本逐步向支柱产业集中。2.企业的管理层转型。在管理层转型中最为关键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员工是企业转型的基础在霍州煤电集团的实例中无论是统筹问题、下岗人员安置问题还是人才缺口问题都与人密切相关。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制定适应煤炭企业特征的人才战略大力加强人才资源的建设和管理加大在人力资源建设上的投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选拔素质较高、具有创新精神、热爱煤炭事业的优秀人才;要努力完善人才工作体制和创新机制形成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的激励机制;要建立起门类齐全、梯队合理、素质优良新老衔接的人才队伍以人才队伍的壮大带动企业的腾飞[3];要建立和完善长效激励机制、分配机制、绩效考核办法和薪酬福利制度切实提高企业人员的福利待遇;要妥善处理转产后的职工安置问题对下岗、伤残职工给予合理的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