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CN110093966A(43)申请公布日2019.08.06(21)申请号201910171282.4(22)申请日2019.03.07(71)申请人北京建筑大学地址100044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申请人宁夏首创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有限公司(72)发明人张伟张绍华孙慧超车伍李俊奇黄绵松付德宇申若竹(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代理人苗青盛魏雪梅(51)Int.Cl.E03F1/00(2006.01)E03F5/04(2006.01)E03F5/06(2006.01)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54)发明名称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57)摘要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净化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包括:低重现期溢流管道、溢流井和虹吸管道,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的管口低于溢流井的井口,虹吸管道的一端与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连,虹吸管道的另一端与溢流井相连,且虹吸管道与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连的一端高于虹吸管道与溢流井相连的一端,溢流井的下部与雨水管道连通。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具有多级溢流实现不同重现期溢流排水,并采用虹吸排水方式提高瞬时排水流速和过流能力,避免出现生物滞留设施溢流能力不足和设施积水问题,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使用安装和后期运行维护方便。CN110093966ACN110093966A权利要求书1/1页1.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低重现期溢流管道、溢流井和虹吸管道,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和溢流井竖直设置,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的管口为低重现期溢流口,所述溢流井的井口为高重现期溢流口,且所述低重现期溢流口低于所述高重现期溢流口;所述虹吸管道的一端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的侧壁相连,所述虹吸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井的侧壁相连,且所述虹吸管道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连的一端高于所述虹吸管道与所述溢流井相连的一端,所述溢流井的下部与雨水管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的底端设置有颗粒物沉积区,所述颗粒物沉淀区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口处设有第一截污部件。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重现期溢流口处设有第二截污部件。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截污部件为格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污部件包括:雨水篦子和雨水篦子圈,所述雨水篦子圈设置在所述高重现期溢流口的四周,所述雨水篦子放置在所述雨水篦子圈上。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沉积区采用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同的材质,所述颗粒物沉积区与低重现期溢流管道一体化成型。8.根据权利要求2或7所述的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道采用与所述低重现期溢流管道相同的材质,所述颗粒物沉积区、低重现期溢流管道以及虹吸管道采用一体化成型。2CN110093966A说明书1/5页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海绵城市雨水收集与净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生物滞留设施溢流口结构。背景技术[0002]在近年来城市积水内涝问题严重,排水防涝成为我国城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的发布和实施,为城市排水防涝工作提供重要标准依据和支撑。按照规范要求,城市内涝防治系统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等主要工程化子系统。三套子系统分别应对不同重现期降雨事件。其中,源头减排设施通常按照特定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的设计降雨量进行规模确定,通常其设计降雨的重现期在0.3~0.5年一遇;排水管渠系统设计重现期按照其城市类型和城区类型的不同,通常其设计重现期为2~20年一遇;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除险共同实现相应城市类型所对应的20~100年一遇重现期内涝防治设计标准。[0003]作为源头减排的典型设施之一,生物滞留设施在我国开展了大量的工程应用。源头减排设施的主要功能就是在雨水径流进入排水管渠之前,在“源头”进行下渗、消纳,进而实现从源头减少径流排放的目的。生物滞留设施是各类城市下垫面和排水管渠系统联系的“重要纽带”。下垫面(如道路等)降雨产流、形成雨水径流进入生物滞留设施后,经下渗、滞蓄、消纳,超过生物滞留设施滞留能力的径流通过设施溢流口进入排水管渠系统。因此,对于建设有生物滞留设施的道路排水系统而言,其道路雨水排水管道系统排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