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进展摘要:介绍了国内外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的主要成果。分析了流域泥沙的主要来源及国内外泥沙来源的主要研究方法;介绍了侵蚀泥沙的坡面~河道运移过程、坡面~河道耦合关系的研究现状;提出了当前河道泥沙存蓄与输移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分析了该领域目前研究的现状;对比分析了目前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中几个主要模型的适用范围与优缺点;提出了我国未来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中应注重发展的主要问题。关键词:侵蚀产沙平衡研究现状未来发展泥沙产生的危害是多种多样和广泛的泥沙产生危害的形式取决于泥沙的数量和特性而泥沙的数量和特性则受到侵蚀、输移和沉积过程的影响。为了了解泥沙危害的根本原因确定引起这种危害的泥沙的来源并提出可行的控制措施就需要对这些过程有所了解。因此流域侵蚀产沙平衡计算对泥沙的控制是十分有意义的。一项完整的泥沙平衡计算应包括流域内泥沙的输入、移动和沉积的计算也就是应当提出:①表土和基岩的泥沙侵蚀速率详细的侵蚀过程;②沉积的速率及地形地貌变化的详细过程;③泥沙从流域中流失的速率;④泥沙来源及沉积的空间分布情况等。1流域侵蚀产沙平衡研究中的沙源与来沙量问题对于一个汇流封闭的流域而言河流泥沙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坡面来沙;沟道、河岸侵蚀;人类活动输入泥沙(如弃渣等)。一般情况下坡面和沟道来沙是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由于流域内土地利用方式等条件的不同流域的不同位置对泥沙的贡献也不同。另外在人类活动相对频繁的道路、排水沟等也是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和泥沙输送的重要通道。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及土壤地质条件等究竟对河流泥沙的贡献有多大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这对于调整土地利用方式及流域规划是十分有意义的。目前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较多尤其是我国对黄河流域泥沙来源与来沙量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流域泥沙治理提供了重点区域和治理方略。蒋德麒[1]对小流域坡沟泥沙分析认为黄河中游小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沟道但分析中未考虑坡面径流通过沟坡时增加的泥沙;一些学者[2~4]对坡面径流下沟对沟谷的影响研究结论差异较大石辉认为差异的原因除研究方法不同外可能是研究流域发育阶段不同所致;景可、徐建华等人[56]对黄河粗泥沙来源的界限、数量等进行了研究;王晓[7]采用“粒度分析法”对砒砂岩不同侵蚀类型区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分析表明泥沙主要来源于沟谷地;张平仓等人[8]分析了皇甫川流域各种产沙地层的产沙特征及机械组成并与河口悬移质泥沙对比分析得出流域不同地层的相对产沙量;陈浩[9]运用成因分析法的概念分析认为黄河中游小流域的泥沙主要来自于坡面。从泥沙理化性质分析泥沙来源在我国黄河流域沙源分析中应用较为成熟尤其是对黄河粗泥沙来源的研究更为深入但黄河粗泥沙是在黄河这种特殊环境中产生的并不意味着在其它流域有着同样的运用意义;杨明义等人[10]应用137Cs研究了安塞纸坊沟流域的泥沙来源情况表明小流域泥沙主要来源于沟谷地。利用示踪法可望深化对泥沙运移、沉积过程的认识在侵蚀动力学等研究中也可有广阔的前景。国内外学者也较多的利用水文站泥沙资料进行沙源分析。利用观测站资料研究时泥沙测定只能给出输沙量的非经常样本。通常利用水沙关系曲线来推算缺测日输沙量;径流小区资料分析也是研究泥沙来源的常用方法。小区多选择在泥沙侵蚀与输移的典型区进行定点人工观测或进行室内外模拟试验。小区试验为流域内不同地貌部位及土地利用方式产沙量的区别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但观测结果多应用于小流域泥沙研究中如何将小区和小流域研究成果应用到较大流域是目前泥沙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大面积的人工调查进行沙源和来沙量研究费时费力目前多采用大面积人工或遥感调查与径流小区和典型小流域资料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面积的沙源分析。我国关于流域沙源与来沙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这些研究对解决该区泥沙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也为其他河流的研究积累了经验。2侵蚀泥沙的坡面~河道耦合关系侵蚀泥沙的坡面~河道过程是泥沙运移过程中相对复杂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水流汇集程度较弱、规律性较差加之环境因素多变对泥沙运移的影响较大。在此阶段中泥沙就地拦蓄的作用对流域农业及非农业应用都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流域内不同泥沙拦蓄设施的引入对泥沙分布及运移的连通性影响较大。许多研究表明只有部分坡面侵蚀泥沙直接被输送到了河道并且输送泥沙量受到土地利用、地形、降雨类型等的影响。流域面积越大水流的规律性就越强坡面向河道输沙的耦合关系就越弱[11]。2.1坡面侵蚀研究目前国外已经建立起WEPP等能反映流域坡面侵蚀过程的物理模型。我国近一二十年来在坡形、气候等对坡面侵蚀、侵蚀分布规律等都有了深入的探索。前人关于坡长、坡度等水沙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对侵蚀产沙过程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