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河南产业结构调整实证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产业结构调整关系到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关系到河南振兴关系到河南工业化的进程。所以应该从多个方面明确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并通过发挥地方政府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通过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依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技术创新促进河南产业结构的调整。关键词:产业结构;路径选择;河南作者简介:刘永焕(1980-)女河南漯河人中州大学经济贸易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9.01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9-01-03河南“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将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重要发展目标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对于河南而言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也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制约因素关系到河南工业化的进程。所以明确河南省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有利于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河南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河南产业结构现状根据钱纳里等人的研究第二产业的比重超过第一产业工业化进入工业第一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20%以下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而在GDP中占最大比重时工业化进入中期第二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到10%左右第二产业比重上升至最高水平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2010年河南省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14.2%、57.7%和28.1%河南产业结构依然处于工业化中期第二阶段。二、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河南省产业结构虽然不断优化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任务艰巨。因此河南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改造提升传统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结合资源优势发展以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一)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巩固和提升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以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河南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应抓住有利时机和有利资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逐步增强河南省的经济实力。从地形和气候条件看河南具有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的条件。但河南农产品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仍然偏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消费越来越多样化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因此应加快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按产业化和现代化要求发展多种经营和特色经营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二)有重点的扶植和加速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工业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高新技术飞速发展及其产业化是当代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工业化时代的发展一靠资源二靠市场。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一靠高新技术及产业二靠人才。我们一定要抓住高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因为它们具有较强的辐射性当某个产业采用新技术时必然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同时它们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能够促进传统产业各要素提升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应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在具有比较优势和涉及经济发展全局的重要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相对集中在新材料、生物工程、电子工程三个领域但发展不平衡。产品结构偏重于新材料领域而生物工程、电子信息以及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环保等产品数量少、系列性差整体上还缺乏能对全省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群体。因此要把推动若干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作为郑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点。要依托国有大中型企业和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实施好一批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三)加强政策引导结合资源优势用新的思路发展以旅游业、金融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会展业等为主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第三产业将随着经济现代化的进程迅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最后超过第一、二产业成为最大的产业。因此河南在大力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同时要用新的思路突出重点以增加服务功能、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为主攻方向积极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三、河南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一)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促进新兴产业产生和原有产业的技术改造。随着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明和利用扩大了社会分工的范围创造了生产活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