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435.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4-0075-01稻瘟病是一种真菌性水稻病害它与白叶枯和纹枯病并列为水稻三大主要病害。近年来随着水田面积的扩大不利的气候条件和不合理的栽培措施等使水稻稻瘟病的危害逐年加重。2005年我省发生面积超过66.67万hm2粮食减产7.68万吨经济损失达1.25亿元。为了今后能更好地指导水田稻瘟病的防治工作从而减少稻瘟病对水稻产、质的危害了解稻瘟病的特性及发病机理总结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就显得尤为重要。一、稻瘟病1.稻瘟病的种类稻瘟病可能发生在水稻生育期的任何阶段根据受害部位和时间的差异可分为穗颈瘟、苗瘟、节瘟、叶瘟和枝梗瘟。其中苗瘟在春季温度极低的寒地稻作区不常出现。一般而言叶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不大。但就近几年水稻生产状况来观察叶瘟很容易出现在水稻发育的后期同时对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的流行也有很大影响。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最大。2.病原菌稻瘟病的病原菌为真菌稻梨孢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丛梗孢科、梨孢霉属。其有性世代为稻卵球腔菌属子囊菌亚门。病原菌的形态有菌丝、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附着胞。3.发生生态传染源主要有过冬较为干燥的稻草和稻谷内的菌丝。当温度达到15℃左右时分生孢子就会在天空肆意飘洒从而附着在稻叶上反复侵入麦芽造成病斑现象的出现并在随后的几周内迅速扩撒。孢子入侵必备水珠生成和湿气重两个条件因此主要在夜间结露时发生作用。4.发病条件4.1气象因素温度和湿度光和风共同左右着稻瘟病的流行程度。水稻的病原菌和生长发育速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病菌孢子的形成和侵入速度则受湿度的掌控。病菌孢子的产生一般会出现在持续高温天气以及强降雨天气早晚雾露很重的天气等等这个时候是病毒滋生的最佳环境。当田间湿度高达90%以上气温在20~30℃时稻株体表就会被水膜包裹长达6~10小时此时正是孢子萌发侵入的最佳时机。这个时候假使平均温度达到24~28℃而且有充足的湿度那么稻瘟病就大为肆虐了。由此可见从病菌孢子的产生到病斑的最终出现与温度的变化休戚相关(表2)。16~35℃的气温下穗颈瘟的潜在发育期为10~14天而节瘟的形成大致需要7~30天枝梗瘟则为7~12天。4.2品种抗性水稻稻瘟病的病原菌为兼性小种专化性寄生菌生理小种不同不同品种的致病性就会出现差异。水稻对稻瘟病的抗性可分为垂直抗性品种和水平抗性两种。其中水平抗性高的品种均能抵抗病原菌的各个生理小种但这种抵抗性并不十分强大常常会因为病症出现点状而遭到遗弃而多数有垂直抗性的品种只会对其中一个或几个生理小种有很强的抗性因此其在田间的发病率就很少。具有垂直抗性的品种刚孕育成熟时就已经有能够侵害它的生理小种出现直到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出现表征。一旦这种品种扩大面积那么相应地这种能够侵害它的生理小种也会得以大量繁衍和凝聚此时假使一旦爆发环境生成那么就会造成植物大面积生病和死亡。4.3栽培管理栽培措施与肥水管理有很大的关系其对病菌生长发育的气候和水稻的抗病力均有影响。例如过多或过晚施用氮肥都会降低稻株体内的碳氮比(C/N)增加酰氨态氮和游离态氮从而给病菌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氮肥施用过多就会使得植株间的透光和通风性变差湿度增高从而给病毒的滋生和繁衍提供了环境。此外一旦过多的施用氮肥就会使得稻株硅化细胞变少叶片披垂从而对病菌毫无抵抗力。同样施用氮肥偏晚也会推迟稻株的生育期使其抽穗不一无效分蘖增多加剧了病害的蔓延。除此之外灌水技术的好坏与植物发病也有很大关联。例如长期淹水灌溉就会使稻苗根部无法正常发育细弱、徒长出现水稻贪青晚熟的情况。二、稻瘟病防治措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不能一蹴而就应综合考虑病稻草处理、种子消毒、抗病品种的选择、秧苗的培育和管理、定期保养和修护等各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防病治害。1.品种的选择选择抗病品种田间多年种植同一品种会使该品种抗病力降低甚至丧失田间稻瘟病易侵染的生理小种会因品种的单一而骤增成为优势小种加重病害的发生程度因此应在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的品种基础上选择抗病性好、其它各方面性状均表现优良的2-3个品种搭配或轮换种植。2.清除感病初侵染源稻瘟病病菌是以分生孢子或菌丝体的形式在病稻草、稻谷上越冬是翌年病害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田间稻草病株处理不彻底秋翻秋整地不到位池过杂草为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繁殖越冬场所因此及时处理病谷、病稻草可有效地减少菌源降低稻瘟病的发生。做好种子消毒工作选择适乐时、施保克等安全杀菌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