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是人思想政治品德形成的起点、基础和前提心理教育通过劝导和激励受教育者引导其开展心理体验对其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知识性、咨询性和发展性的教育使其在良好的心理素质下全面和谐地发展。近几年来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解决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在民办大学生中进行就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各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妥善解决好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让毕业生顺利就业民办高校才能得到社会认可才能越办越强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过程应坚持以人为本、社会和个人并重的价值取向充分尊重和关注大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正视他们的个性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一、民办高校毕业生的社会环境分析美国教育社会专家马汀・特罗认为一个国家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者的比率在15%以下的属于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15%~50%属于大众化阶段50%以上属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阶段。我国的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截至2013年6月21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98所其中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等学校424所。民办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已经占据重要位置。民办高校不仅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社会需要的人才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但是随着民办高校的规模化发展以及全国高校的全面扩招使得每年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加。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2015年毕业生达到750万左右2015年全国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近100万。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民办高校毕业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夹缝中生存的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备受煎熬新常态下民办高校就业形势不被看好。目前欧美的金融危机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国内的就业环境。就中国而言作为世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冲击不可避免。大学生就业难还有社会原因一方面每年大学生毕业的数量比社会需要的就业岗位多得多。另一方面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加之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日益个性化、多元化在就业过程中所引发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二、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心理环境分析(一)潜意识存在社会不公的心理偏见同样是大学生民办高校三本就会因出身或者层级之别导致就业备受歧视。有很多单位应聘的条件中就直接列出非211或者985院校的学生不用这对民办高校大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偏见和不公。同时民办高校毕业生往往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估计不足就业时拈轻怕重、追求享受、怕苦怕累。一些大学生择业时忽视自己的爱好、兴趣、理想只关注工作待遇、收入等现实利益。宁愿放弃理想、放弃专业而不愿到条件艰苦的地区锻炼自己部分毕业生只想进入大城市、大机关削尖脑袋往中心城市挤非常关注社会地位、名誉等条件希望到挣钱多、福利待遇好的单位工作这种心理使许多毕业生失去了更有发展机会的工作。(二)攀比从众心理比较严重民办高校毕业生择业时一方面像公办学校学生一样有追求“热门职业”的心理但由于当前就业现实的残酷性和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这种盲目从众的效果往往达不到心理预期;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毕业生往往把这种从众心理转向民办高校内部消极的从众心理即悲观、绝望、破罐子破摔心理形成一种集体式放任自流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因此在选择单位时一些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特长、性格等实际情况选择而是人云亦云、跟风扎堆由此导致用人单位来校应聘时有的门庭若市有的则是门可罗雀。这种攀比从众心理使部分毕业生丧失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三)潜意识的自卑心理虽然民办高等教育是当前社会常见的一种教育模式但未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甚至被认为是“低分低能”的代名词社会认可度不高。民办高校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民办高校学生往往认为自己与公办学校学生相比无论在所学专业领域、个人能力方面还是在毕业文凭的含金量等方面均处于一定的劣势地位潜意识里感觉自己技不如人、稍逊一筹致使在择业中失去自信心缺乏主动争取和把握机遇的心理准备从而丧失了许多求知的机会。(四)偶有自负心理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自负心理是过分夸大自我过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忽略了自身的弱点和不足。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一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个人意愿或者盲目地与其他同学攀比当认为选择的工作不理想或不及其他同学时便会彻底否定自己的工作。还有一部分学生期望值过高盲目追求高收入、好待遇对自身的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