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摘要: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探索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界尤其是地方高校关注的热点问题。剖析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分析了适应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特征总结了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选择。关键词: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4-0124-02一、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一)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加快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是通过教师、学生、教材和学术项目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培养具有国际合作能力的受教育者。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主要表现在:(1)教育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加强如远程教学、网上教学、虚拟大学各种课件交流。主要是依靠多媒体技术通过互联网传输声、像、数据形成高通量的电子信息传递网络。(2)教育人员和学生的交流扩大各国都在争取外国留学生在国外扩展本国市场如提供奖学金在国外招生实现生源的国际化。(3)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开展跨国和跨地区的合作办学建立地区、国际间高教联盟包括互相承认学历、教学阶段前后衔接、互派师资等。(4)学术交流更加频繁加强跨国的教育活动和教育研究等实现知识共享。但是教育国际化在促进社会综合发展、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也迫使发展中国家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如国家利益的冲突、人才的流失、本土文化的扭曲和丧失等。(二)高等教育和企业界联系更加紧密在知识经济的影响下由于企业、行业和高等教育自身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知识的生产、流通、交易和培养知识经济中具有核心知识的工作者的认识已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这些因素使政府、行业、企业和高等教育的联系与合作更加紧密。在企业方面很多跨国公司主动实行部分业务外包给高等院校甚至把高等学校作为自己公司的研究开发机构;在学校方面学校常常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了解最新的业界动态、政策、技术的革新和用人需求等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制定更有利于学生找到工作和就业的教学计划或方针。(三)高等教育的职业内容突显2005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职教中心和高等教育欧洲中心在德国波恩共同主办了关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职业内容是什么?对劳动力市场和工作地点挑战的回应”的国际研讨会。在该研讨会上英国牛津大学的DrDavidJohnson提出了高等教育职业内容的概念并对高等教育职业内容做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他认为大学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开始具有普遍的职业性。的确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已取得优势的高等学校有着共同的特点:一方面凭借学校自身品牌的优势;另一方面这些大学提供了应用性强、内容新颖的课程。这些课程和专业的设置非常符合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行业急需的技术或管理方法;还有一些课程设置提供了热门行业或新兴行业所需求的相关内容。二、适应社会需求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特征在精英教育时代培养学术型或学科型高级人才亦即精英分子是高等教育的唯一选择。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许多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仍然将此培养目标作为唯一的追求。因此在办学实践中遇到了重重的矛盾与困难尤其是在评价自身的教育教学质量时更是陷入困境而感到迷惑。可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全面、正确地认识人才的类型包括其职业特点、与职业对应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才能帮助我们正确选择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正确选择合适的质量标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第一特征是多样化。多样化的特征使得人才的培养不能是一元化而必须是多元化。作为大众型高等教育机构――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使入学者都能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追求“人人成功”是它必须奉行的质量宗旨。所以正确的人才观应该是多元化的成就观。个体成功的评价应该从传统的一元论转向多元论从单一的以行政判断为唯一依据的“官本位”成功哲学转向以“个体品行、知识、能力和努力程度以及能否把握时机等多方面要素来评判”。这种评判可为成才的多途径化奠定基础。具体说应该是追求创设这样一个环境在这里“不应该单纯提供知识也不单纯是进行学术的训练而是一个充满人性氛围的智力环境。在这里个体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被激发出来主动地寻找使自己潜能得以发挥的途径。这样在个体的个性不断充盈和完善的过程中一个雏形的人才就发展起来了只要他们再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就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地方高校承担着提升国民整体素质致力于培养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的重任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面对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地方高校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当前在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与创新创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