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巨灾保险制度研究论文[摘要]随着2008年中国南方雪灾及四川地震的发生各界对巨灾保险这个风险管理手段的渴望也越加迫切。本文通过对巨灾风险公共性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在政府主导下建立以政策性巨灾保险公司为中心以再保险和发行巨灾债券为风险分散手段以多样化的政府救济为补充措施的巨灾保险体系发展模式。[关键词]巨灾风险公共性供给模式制度建设一、巨灾风险的公共性分析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由萨缪尔森于1954年在《公共支出纯理论》一文中提出。在该文中萨缪尔森指出“集体消费产品是指这样一种产品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从理论上来说界定一种产品或服务是否为公共产品要看其是否具备两个特征:非排他性和消费的非竞争性。所谓非排他性是指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论其意愿如何都不能排除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若想排除其他人从公共产品的提供中受益或者在技术上是不可行或极其困难的或者排除的成本过于昂贵而缺乏可行性。所谓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某物品在增加一个消费者时边际成本为零即在公共产品数量一定的情况下将其多分配给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这并不意味着多提供一单位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也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多提供一单位的公共产品的边际成本同其他产品一样是正的因为公共产品的提供同样耗费了有限的资源。依据以上两个标准社会产品可以区分为三大类即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是指消费者支付了一定的费用就取得其所有权并具有排斥他人消费的物品与服务。公共产品是指由政府免费或低费用提供给消费者所使用的物品与服务。准公共产品是指公共性与私有性两者兼备介于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的物品与服务。应指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上述两个特征的规定不是绝对的它们都有赖于技术条件和具体环境。在确定一种物品是否为公共产品时必须考虑受益者人数及能否将这些受益者排除在该物品的享用之外。当受益者人数众多且排除任何一个受益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时该物品就可视为公共产品。具体讲包含三层含义:一是任何人都不可能不让别人消费它即使有些人有心独占对它的消费但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或成本过高得不偿失;二是任何人自己都不得不消费它即使有些人可能不情愿但却无法对它加以拒绝;三是任何人都可以恰好消费相同的数量。刘诗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公共品及其生产特征归为:(1)产品具有满足共同需要特别是社会公共需要的性质;(2)在生产与提供中发挥机构、团体特别是政府的职能和依靠财政资金;(3)动员社会力量充分运用市场机制;(4)实行公共参与决策。同时他认为公共产品是一种超越市场决定但又利用了市场力量的生产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弥补在满足公共需要上的市场失灵又能促进私人产品生产的发展。以上的理论为分析巨灾风险的属性提供了理论基础。首先巨灾风险是一个只能带来负效用的产品其供给主体是大自然消费主体是社会各群体。巨灾风险的供给具有不可抗拒性社会对其消费具有强制性。尽管社会对巨灾风险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往往对其发生又束手无策人们只能采取措施减少由于巨灾风险而产生的负效用但不能消除它的供给。因此巨灾风险的供给与需求既不存在排他性又不存在竞争性。其次巨灾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巨大、覆盖面很广。如1998年洪水造成我国共有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据统计农田受灾面积2229万公顷(3.34亿亩)成灾面积1378万公顷(2.07亿亩)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2008年初发生的我国南方大面积冰冻灾害据民政部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约1516亿元全国Z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交通、电力等众多行业的重大损失。因此不论从经济的角度还是从社会的角度巨灾风险都是一种公共产品而巨灾风险管理和巨灾保险也因此具有很强的公共性。二、巨灾保险发展模式分析巨灾保险作为非工程性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公共性的特点。那么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还是私人提供呢?从休谟、斯密、到庇古、萨缪尔森等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就是公共产品必须由国家提供原因在于市场提供没有效率。凯恩斯主义者也认为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决定了通过市场方式提供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但从二十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主张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家开始否认政府作为公共产品唯一供给者的合理性。如德姆塞茨以及科斯等人认为政府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如同市场制度一样属于内生变量其自身的运行以及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同样存在交易成本问题。一方面由于政府系统缺乏明确的绩效评估制度其成本和效率较私人部门难以测量。另一方面官员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公共产品的政府供给中也难免存在特殊利益集团的“寻租”现象。因此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容易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