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对于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发展研究与探索高等农林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各方面为我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机遇中在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其他类型高校所不可取代的作用[1]。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三农”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科学论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高等教育中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办学结构与特色等内容提出了新的建设与发展思路。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和教育科技培训把新型高等农林院校综合能力的发挥放在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高等农林院校如何继承优良传统保持自身特点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成为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发展的重中之重。一、高等农林院校发展现状(一)具有农林类特色优势的专业学科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普通本科院校的组成可分为理工、综合、文法、师范、医药、农林、艺体和民族类型[2]。按照2012年教育部统计结果全国普通高校(不含独立学院)共计2138所农林类本科院校只有33所占1.5%;同时按照学科门类来分开设农学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只有172所。在全国33所普通本科层次独立设置农林院校中2010年全国本科院校的本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生人数分别为351万人、1265万人和286万人而农林类院校的本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人数和毕业班人数分别为19.2万人、70.6万人和16.7万人所占比例分别为5.4%、5.5%和5.8%。在学科建设上独具特色与优势的农林类学科是高等农林院校的旗帜这是其他类院校无法效仿的[3]。从2006年全国重点学科评审结果看8所农林院校获得了17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所有这些学科除农业工程、林业工程(在原科目录时属于农林类学科)外都分布在农学类领域。在33所农林类本科院校中从独立设置的一级博士点数看基本集中在农、林类学科领域。(二)面向服务“三农”的意识和能力面向行业、面向“三农”是农林院校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恪守为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把农业作为科研的主题把农村作为服务的对象把农民作为真诚的朋友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作出自己的贡献[4]。在服务“三农”中凸显农林院校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彰显了农大人的时代精神探索了一条特色强校之路探明了地方农业院校的发展方向这是安徽农业大学走“大别山道路”30年的经验和启示[5]。据统计近三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中每年都有60%以上的学生主动选择到基层就业创业并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同时农林行业7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是由农林院校培养的。(三)传承特色鲜明的农林文化经过百年发展的农林院校已逐步形成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和献身“三农”的独具魅力的农林院校特色文化与优良品质[6]。如华中农业大学的“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东北农业大学的“博学笃行、明德亲民”、南京农业大学的“诚、朴、勤、仁”、北京林业大学的“知山知水、树木树人”和安徽农业大学的“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与优良校训等都很好地阐释了农林院校的特色和鲜明的文化内涵更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发挥着重要作用。二、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发展面临的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林院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自身的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仍然面临着问题[7]。长期以来农林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具有较强的行业特点和特色。随着行政隶属关系、学科专业整合、人才市场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农林院校如何定位办学方向、调整学科专业课程结构、培养优秀专业人才和顺应行业发展需求已成为急需思考和解决的课题。特别是农林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集中在优势农林学科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对高等农林教育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外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学科的核心竞争力不强原有的行业格局分散涉农专业的招生明显存在劣势优秀生源明显不足等。三、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新体系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卓越农林教育培养计划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是高等农林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目标。其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社会责任感、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高等农林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服务于“三农”的高级专业人才结合精英化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个方面努力培养适应农业发展需要的具有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