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心理契约与和谐采编关系建构摘要本文分析了心理契约与和谐采编之间关系的建构问题关键词心理契约和谐采编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心理契约”概念最早由Argyris在1960年著《理解组织行为》一书中提出并经过Levinson、Kotter等学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大部分学者将“心理契约”界定为雇佣双方对雇佣关系中彼此职责和义务的一种主观感知和心理约定并根据雇佣关系状况的不同将其分为“交易型”心理契约和“关系型”心理契约两种其中交易型心理契约更多关注具体的、短期的和经济型的交互关系;而关系型心理契约更多关注广泛的、长期的、社会情感型的交互关系。研究表明关系型心理契约与交易型心理契约相比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度更高更利于双方建立长期稳定的雇佣关系因此也更利于组织的变革与发展。基于以上研究心理契约是组织中成员与组织之间的一种期望和承诺这种承诺一旦确定就成为一种感知的义务和责任它使人们相信能从这种关系的互动中获益。在媒介组织中编辑与记者之间特殊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二者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互动机制其中不仅要在行为上互相沟通、协调而且还要在心理上实现互动通过二者认知、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影响达成心理上的默契实现采编关系的和谐发展而心理互动最有效的形式则是建立良好的心理契约关系。一、编辑与记者心理契约建立的基础1编辑与记者关系决定了心理契约建立的必要性在整个采编环节中记者与编辑是一种供与求的关系以报纸为例二者以报纸“版面”工作为中心分属于供求关系的两端。一方面记者从事着采访(材料收集)、写稿(制成半成品或成品)两道工序稿件写好后便进入向编辑供稿的程序此时双方的供求关系正式产生。编辑再根据自己的意图或版面需求决定稿件的取舍对稿件进行修改加上最后编辑排版再进入印刷程序。此时编辑掌握着具体稿件的删改、取舍权他对于供求关系的确立与否具有绝对自主的话语权处于供求关系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编辑的所有工作都要以记者提供的稿件为前提稿件的总体质量及数量直接影响到报纸的水平及供求关系的平衡。二者之间相互依赖又相互控制的矛盾本质上体现出记者与编辑之间对立统一的二元结构关系而要想缓解双方问的矛盾。除了要严格遵守媒体的采编制度以外还要以报纸“版面”为经营中心在心理上达成默契构建起和谐稳定的心理契约关系。2“受众本位”的采编理念为心理契约的构建提供了支撑平台心理契约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契约是组织与个人之间彼此期望又在价值回报上彼此承诺的一种主观心理约定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明文表示的契约但又确实发挥着有形契约的作用是形成组织凝聚力和团队氛围的一种无形手段。编辑、记者的工作内容虽然有所不同但其目标却是一致的那就是向受众传播信息。随着“注意力”经济的到来受众的需求变得不容忽视媒体的新闻报道理念开始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提供优质的新闻信息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成为编辑和记者的共同追求。这就要求编辑记者在工作中加强沟通实行团体协作而建立心理契约无疑成为增强团队协作精神的最好方法。另一方面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新闻媒体肩负着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于广大读者精神需求的重大使命这就要求编辑与记者在思想观念、新闻理念等诸多方面要趋同一致保持对接。而相互间科学的交流双方的互动、共鸣又是促进双方认知、情感、意志、人格等多个信息的相互影响和作用的内在动力这也成为双方心理契约建立的基础和检验心理契约牢固程度的标尺。编辑基于新闻稿件数量及质量的需求形成自己的目标预期同时对记者产生一定的心理期待;而记者对编辑用稿公平度及修改后稿件质量的感知形成对编辑的初步认知双方基于相互间责任与义务的感知以许诺、信任和知觉为基础而达成心灵上的默契并建构其工作关系中的心理契约(如下图)并通过对价值回报公平度及承诺兑现程度的感知来衡量心理契约履行的程度。同时受到各自人际支持(如个人经验、知识素养等)、理念认同(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工作理念等)及个人努力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致使心理契约的建构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及不稳定性。人际支持及理念认同、个人努力、能力素质与工作环境直接决定着采编双方的工作绩效(记者的工作绩效表现为稿件的数量和质量、编辑则表现为用稿公平度与稿件修改后的质量)而工作绩效的高低又是编辑记者衡量价值回报公平程度及承诺兑现程度的重要依据并影响着采编双方预期目标的实现在如此循环往复中实现心理契约的不断调适直至达成平衡。需要指出的是本所示的心理契约建构及影响因素只是特指双方在新闻采编活动中的心理互动过程由于编辑与记者的角色特征具有多重性及复杂性并受到所处社会环境、角色定位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当双方的角色定位发生变化时心理契约的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