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8
2/8
3/8
4/8
5/8
6/8
7/8
8/8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全教育视野下的知识管理论文一、对知识管理及高校生态安全的界定知识管理尚无统一的定义不同学者对知识管理的定义不完全相同。通常认为知识管理指个人、组织或国家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对知识和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组织机构、知识资产、知识人员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管理以期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和增值从而促进知识的价值增值。因此笔者认为高校知识管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实现高等教育目的高校管理者遵循教育规律运用知识管理相关理论和方法合理利用高校内、外部知识资源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潜能建立知识库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从而达到最佳的知识产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的功效管理过程。对于生态安全来说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结合狭义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生态安全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安全生态安全是指在人的生活权、生存权、健康享乐权、必要资源权、社会次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或人文)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系统工程它是环境、经济、社会三大系统的协调配合共同作用的结果。结合以上生态安全的定义笔者认为高校的生态安全包括高校的自然生态安全、人文生态安全、社会生态系统安全三个方面即能为师生员工生活、学习、工作和科研提供良好的保障同时高校自身运行良好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能为地方经济的振兴和科研服务的一种良好的状态。二、高校生态安全的知识性分析1.系统性。高校是以知识作为基本的操作材料和加工材料几乎所有的活动都跟知识有关。高校自然生态安全包括高校自然生态环境的建设树木花草的种植自然环境的绿化校园整体的美化亮化都需要有生态学相关的知识作为积累。而高校人文生态安全更需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的学术讲座和探访神奇的科学研究这一切都是在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中体现知识系统性的魅力。高校的社会生态安全是社会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社会声誉的综合反映和系统的写照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了其知识的传递、升值过程也正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和综合性。2.动态性。高校的生态安全正如知识的学习和提高一样不是一个固定不变、一劳永逸的事情它会受到经济、社会、政治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一所高校受其综合实力、科研水平、师生的生态环保意识、文明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其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动态性这跟知识的学习一样常用常新。3.艰巨性。高校生态安全一旦出现问题后进行整治和治理就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甚至超出了前期的投入所以高校生态安全又具有艰巨性。知识也如是一旦用在了错误的地方就会产生惊人的后果。例如携带核弹头的原子弹用在战争上会对人类产生毁灭性后果。当然对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要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更需要经过专业的熏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具有一定的艰巨性。三、影响高校生态安全的要素分析高校生态安全包括自然、文化、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其中自然因素是直接影响因素因为自然因素出现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就会直接表现出来。文化因素、社会因素是间接影响因素它们主要是通过自然因素这一中介变量对生态安全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把自然因素作为文化、社会这两个变量的中介变量来研究生态安全。要想解决高校生态安全问题可以从自然、文化和社会这三个因素入手进行研究。把这三个方面作为影响生态安全的3个一级指标而自然因素又分为高校环境绿化、高校空气状况、高校植被情况、高校物种多样性、高校土地资源、师生居住情况6个二级指标来进行分析;文化经济因素可分为高校教育教学、高校的科学研究、高校的人才培养、高校的文化传承4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社会因素分为高校的生态安全意识、高校的生态宣传力度、高校师生数量、国家对高校的政策、高校规模扩张程度、高校拥有生态技术、高校科技教育经费、高校汽车数量8个二级指标来分析。这样我们可以从18个二级指标来判断生态安全的破坏程度每一个指标有一个合格或良好的经验值(标准值)用管理学上的专家打分法对高校的生态安全进行评估邀请专家对这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进行打分打分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这个指标最终得分再根据指标的相应权重得出总的得分与相应的经验值比较判断高校生态系统的安全程度。四、高校生态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1.生态安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一些没有设立生态、环境资源等专业的高校其生态安全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编写、师资配备都不完善要真正开展非生态专业大学生的生态安全教育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即使开设了相关专业的一些大学主要是进行专业课教学非本专业的大学生也是不可能得到相关的教育熏陶。从全国高校来看每年招收的环境类专业学生不到普通学校招生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