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6
2/6
3/6
4/6
5/6
6/6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摘要:本文分析了几个建筑设计中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了针对这些问题的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存在问题建筑设计是一项繁重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适用、经济和合理性。但在实际设计工作中常常发生建筑结构设计的种种概念和方法上的差错这些差错的产生有的是由于设计人员没有对一般建筑尤其是多层建部设计引起高度重视盲目参照或套用其他的设计的结果;有的则是由于设计对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法缺乏理解;还有的是由于设计者的力学概念模糊不能建立正确的计算模式对结构验算结果也缺乏判断正确与否的经验为了避免或减少类似的情况发生确保建筑设计质量能上一个台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加以改进:1剪力墙砌体结构挑梁裂缝问题底层框架剪力墙砌体结构房屋是指底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上部为多层砌体结构的房屋。该类房屋多见于沿街的旅馆、住宅、办公楼底层为商店餐厅、邮局等空间房屋上部为小开间的多层砌体结构。这类建筑是解决底层需要一种比较经济的空间房屋的结构形式。部分设计者为追求单一的建筑立面造型来增加使用面积将二层以上的部分横墙且外层挑墙移至悬挑梁上各层设计有挑梁但实际结构的底层挑梁承载普遍出现裂缝该类挑梁的设计与出现裂缝在临街砌体结构房屋中比较常见。原因是原设计各层挑梁均按承受本层楼盖及其墙体的荷载进行计算。但实际结构中悬挑梁上部墙体均为整体砌筑且下部墙体均兼上层挑梁的底摸这样挑梁上部的墙体及楼盖的荷载实际上是由上往下传递。上述挑梁的设计计算与实际工程中受力及传力路线不符是导致底层挑梁承载力不足并出现受力裂缝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办法要么改变计算简图及受力路线要么注意施工顺序和施工工序。2关于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第10.1.9条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间距宜取为150~200mm并应在板的末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0.1%对于这一条设计人员的理解又会产生出入。什么区域属于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区域?笔者认为对于规则较短的建筑物我们可以在各楼面边跨及屋面层设置相应的温度应力钢筋而对于超长结构则建议在超长结构的长向均应设置双层钢筋。其余部位则可因人而异功能重要的区域设置有条件的建设子项设置而不必过于强调。另外有一点当地下室筏板厚度大于1200mm时笔者建议在筏板中间配置温度收缩应力钢筋以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所产生的收缩及温度应力配筋量笔者建议取1/2筏板厚的0.1%且不小于φ12@200。3关于超长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照常规单层房屋超过55m在70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多个工程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中部区域的梁板配筋中部区域作为一个中点必然受较大应力而两侧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而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的扭转效应也须我们在设计中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0m时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0m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还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4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预防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