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50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讲辛亥革命与帝制终结一、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日益走向孤立二、孙中山与辛亥革命三、中华民国的建立四、辛亥革命的失败一、风雨飘摇的清王朝日益走向孤立的境地第四页共一百五十页。“政府自庚子、甲午之后蔑外之手段变为媚外之手段将十八省之路权、矿权、邮政权、森林、航海诸权直接间接掬而送之列强之首。”“莽莽大陆容有一片干净之地?是各国政府为捍圉扩张土地财产之政府而中国政府为断送土地、财产之政府也。”清政府于1901年4月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机构;♦裁撤绿营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1906年正式废除科举;♦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民变四起1901年底各省将军、督抚18人联名上书清廷请求减少摊额:“各省分派赔款为数甚巨。……种种筹款之法历年皆经办过久已竭泽而渔;若再痛加搜刮民力既不能堪赔款仍必贻误。……总之无论如何筹捐无非取之于民。当此之时民心为国家第一根本以民穷财尽之时倘再竭力搜刮追呼以供外国赔款必然内怨苛政外愤洋人为患不堪设想。”但清廷仍令各省“遵照户部核定十成原数按月汇解不得延误。”“所有柴、米、纸张、杂粮、蔬菜等项凡民间所用几乎无物不捐”;“当捐之行也一盏灯一斤肉一瓶酒无不有税”。上海出版的《民呼日报》刊登的一幅漫画“我国今日之新政固速乱之导线也。十年以来我国朝野上下莫不奋袂攘臂嚣然举行新政。兴学堂业办实业也治警察也行征兵业兼营并举日不暇给。然而多举一新政即多增一乱端事变益以纷挐国势益以抢攘。夫我国今日所谋之新政固行之东西文明诸国致治安而著大效者也;然移用于我国则反而速亡而招乱”。——《论莱阳民事变》《国风报》1910年。民变中出现民谣三月四月旱五月六月乱七月八月烂(时事糜烂)九月十月换(改朝换代)。2.清政府的倒行逆施将主张改良的立宪派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日俄战争(1904-1905)1904年张謇致袁世凯:“日、俄之胜负立宪、专制之胜负也。今全球完全专制之国谁乎?一专制当众立宪尚可倖乎?日本伊藤、板垣诸人共成宪法巍然成尊主庇民之大绩特命好耳。论公之才岂必在彼诸人之下;即下走自问志气亦不在诸人下也。”清末立宪从1905年起步到1911年失败历时7年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1905年五大臣出国考察。(2)1906-1907年预备立宪。(3)1908-1910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九年筹备清单》设立咨议局。(4)1911年发布内阁名单(“皇族内阁”)五大臣及随员在罗马合影1906年载泽等考察归来上折论立宪的好处:“一曰皇位永固。立宪之国君主神圣不可侵犯故于行政不负责任由大臣代负之即偶有行政失宜或议会与之反对或经议院弹劾不过政府各大臣辞职别立一新政府而已。故相位旦夕可迁君位万世不改大利一。”“一曰外患渐轻。今日外人之侮我虽由我国势之弱亦由我政体之殊故谓为专制谓为半开化而不以同等之国相待。一旦改行宪政则鄙我者转而敬我将变其侵略之政策为和平之邦交大利二。”“一曰内乱可弭。海滨洋界会党纵横甚者倡为革命之说顾其所以煽惑人心者则曰政体专务压制官皆民贼吏尽贪人民为鱼肉无以聊生故从之者众。今改行宪政则世界所称公平之正理、文明之极轨彼虽欲造言而无词可藉欲倡乱而人不肯从无事缉捕搜拿自然冰消瓦解大利三。”9月1日发布预备仿行宪政懿旨“现在各国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势而我国政令积久相仍日处阽险忧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懿旨引述载泽等的奏折说:“国势不振实由于上下相暌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卫国。而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以及筹备财务无不公之于黎庶。又兼各国相师变通尽利政通民和有由来矣。”清廷在各方的压力之下于1908年8月27日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和《逐年筹备事宜清单》规定以九年为期召开国会。《钦定宪法大纲》除简短的前言外只有“君上大权”14条此外有“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3个附录。这个大纲14条抄自1889年的《日本帝国宪法》只对其中个别条目做了有利于君权的修改。此为“君权宪法”而非“民权宪法”。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五十页。光绪灵柩移入山陵“一天早上起来看见学校布告栏书写着大幅讣告‘大行皇帝龙驭上宾’。那时候皇上驾崩是非同小可之事。不一会校方召集全校近千名师生举哀在礼堂正中上方供者光绪皇帝的牌位。主持人命令下跪哭丧。哀乐起有放声大哭的有干嚎的亦有不作声的。其时学校中已有少数革命党人不少人倾向革命派许多人对清廷丧失信心。所以举哀只是形式多数人并不迷信皇帝。记得举哀结束后同学们还窃窃私议认为举哀中